最近是不同大學的迎新活動高峰期,學生會、莊會等都各出奇謀,嘗試給予初踏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一個美好回憶。然而努力營造愉快的氣氛,是不是只能建立在嘲笑、貶低他人之上,使一堆人興高采烈的同時,另一群在自己身旁的人卻只能暗暗流淚?
最近大專同志行動收到一宗投訴,指控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的迎新活動宣傳片涉及以嘲弄有陰柔氣質的男性作為賣點。片段中的男主角因為找不到相熟的朋友而感到孤單因而纏擾另一名男同學,以此試圖將男同性戀描繪成喜愛騷擾其他男性的病態行為;又將男主角幻想與朋友相處的片段以浪漫型式描述,試圖將之描述成為男同性戀關係。
我們認為,上述以恐同及嘲笑陰柔氣質的橋段作為製造氣氛的手法絕不可取,只會給大專校園內的性小眾以及具不同性別氣質者無形的壓力。性小眾同樣存在在社會每一個角落中,大專校園內也不例外。也許在公眾普遍認知中,以同性戀、「乸型」作為攻擊、眨低他人價值看來十分好笑;也許大家見到歷年來各種影視作品中的男女同志形象,認為男同志就是氣質陰柔,性別氣質不同於大眾的人就是怪胎。然而事實是,一個身份本身並沒有甚麼可笑之處。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在陽光下昂首挺胸,不受他人壓力的權利。每一句「死基佬」、「男人老狗唔好咁女人」,都可能是在你同學、老師、學生、甚或至親身上套上一層枷鎖,扼殺了他們活出自我的可能,逼使他們只能繼續在「扮直」的裝扮下惶恐度日。
作為進入校園生活、引導學生在校園內活出自我的引導者,迎新營應該做的是引領學生認識世界的多樣性,同時確保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使不同的師生都能在踏入社會前的數年來真正認識自己、一展所長。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香港大專院校內的師生,不論性傾向及性別氣質,都能在校園內活出自己,無需畏懼同儕的目光。
片段連結 (片段由投訴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