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們豈能置身事外?—致教育界同工書

這是香港政制發展危急存亡之秋,我們的學生站出來,以罷課抗議,為公義為社會發聲,他們正面對種種的攻擊與抹黑,我們豈能置身事外?

前教育統籌局局長、前中文大學校長、現任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認為「唔係好大犧牲啫」(不是很大犧牲而已),對教授來說更是一個day-off(休息日),who cares(誰在意),並指出學生若有承擔便不要在「做騷」,指稱這是情感上的發洩。

前教育署署長、前教育統籌局局長、前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現任行會成員羅范椒芬表示,大學生表達情緒無可厚非,但在發洩後,希望他們認真認識國家以及各地的民主制度。

教育局局吳克儉表示反對罷課的手段,因為罷課會影響日常教師的授課和學生的學習。認為學界不希望有罷課事件的發生,甚至荒謬地認為反佔中大聯盟那種鼓吹在校園內互相舉報互相出賣的做法,「用意為保護學生」。

這些前任、現任教育官員的言論,還有將處理罷課與處理吸毒相提並論的教聯會主席黃均瑜,還有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表明不容許學生罷課,警告曠課參加罷課的學生,操行將被降級,還有可能如9月20日報章報道的林護中學的情況,在不同學校發生的各種阻止、抹黑罷課的舉措。這些就是教育界的聲音嗎﹖教育界對於學生罷課的回應嗎﹖

學生罷課,是放棄平日學習的生活,作出與現有政權對抗的一些行動,犧牲了甚麼﹖豈只是沒有了上課的時間﹖有學校甚至指明有所懲處,但更大的犧牲是面對種種的攻擊與抹黑。將學生為公義、為追求未來一個更理想的社會的挺身而出,刻意醜化、瑣碎化(trivialize),說是發洩情緒、說是被人煽動、說學生未成熟、說是在「做騷」等等,不尊重我們的學生的獨立思考指判能力,不尊重我們的學生的一顆赤子之心,更不肯承認人大政改的決定是何等粗暴,何等違背我們一直追求的民主法治公義人權等核心價值。我們的學生,作為公民社會的一員,豈能啞忍﹖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豈能置身事外﹖

有人問:我們可以做甚麼﹖

如果你是退休的教育工作者,到罷課現場,聲援罷課同學;如果你是現職的教育工作者,在放學以後,到罷課現場,聲援罷課同學;如果你無法到現場,也可以用種種渠道,表態支持罷課同學;如果你連表態都不能,不要阻止學生宣傳罷課的資訊,也請不要加入攻擊與抹黑的行列。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置身事外!

2014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