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對馮擎東同學的《慈悲的武力:一位佛教徒對社會譴責旺角衝突的感想》的回應。
馮擎東同學:
我在朋友的FB上讀到你的文章,並作了回應。回頭想想,你可能沒有機會看到我的回應,所以再在你們網頁和獨媒上post我的回應。
首先,我想說:你說馬丁路德.金、曼德拉及甘地面對是「講民主的白人政府」是不符合事實的,也許反映了所謂「本土派」的所謂「論述」造成的錯誤認知。先說馬丁路德金,他處身上世紀五、六十年的美國,一些州仍在實施各式各樣的種族隔離和白人優先政策,譬如在交通工具上,黑人要讓座給白人,黑人無權投票或給阻止投票等等(詳情請讀維基的「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即使今天,美國各地仍不時發生白人警察開槍殺死黑人而法庭判其合法殺人的事,以至最近有人發動了"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並且以佔領往機場的公路提出他們的訴求。事實上,跟我們相比,馬丁路德金和他那個時代的美國黑人所面對的暴力只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完全無須為了突出中共的不仁而粉飾西方的過去和現在。
至於曼德拉當年處身的南非就更不必說了!南非白人政府實施的「種族隔離政策」和對有色人種(尤其是黑人)的暴力令全世界不齒,幾乎所有國家對南非實施禁運。事實上,曼德拉年青時曾倡議和推動有組織的武力革命並因此坐牢數十年。他坐牢期間,黑人發動的街頭暴力日趨激烈,而且同時將矛頭轉向「自己人」,一些年青黑人對被證實或懷疑跟白人合作的黑人實行「項鏈」死刑,即是將車呔套在受刑人頸項上,然後焚燒車呔。據說曼德拉當時的妻子Winnie Mandela支持黑人青年這些暴力,並藉此贏得黑人青年的擁護,建立了自己的勢力(這對今天香港的情況也許能帶來一些啟示)。曼德拉出獄後後跟她離異,多少跟此有點關係。曼德拉當上總統後成立的「真相及和解委員會」,就是為了對白人統治下發生的各式暴力(包括黑人行使的暴力)尋求真相,和讓施暴的人向受到暴力對待的人及其家人道歉。可惜當年的暴力遺害之深,有人認為今日南非社會的暴力問題比在白人統治下更嚴重。
再說一生倡議非暴力的甘地,他要擺脫統治了印度二百年的英國,既得推翻殖民地政府,也危及印度當時的既得利益階層,目標不可謂不激烈,面對的打壓可想而知,其中包括超過一千人遭槍殺的阿木里查慘案(Amritsar Massacre),詳情可在網上搜尋。
你引用佛教經典來證明佛教充許在一些情況下殺生。我對佛教認識不深,但曾聽來自香港,現在復旦大學任教的劉宇光教授說,當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佛教僧人會跟隨軍人上戰場,為他們祝福。這跟西方牧師為本國參戰/發動戰爭祝福一樣。宗教為統治者服務自古皆然。當統治者倡議暴力時,宗教領袖就會從經典找出支持暴力的文字;當統治者讉責暴力時,宗教領袖就會從經典找出反對暴力的文字。問題是,暴力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活生生的行為和經歷。
近年我和朋友一起讀一行禪師,也有做提昇個人正念(mindfulness)的禪修。依我理解,佛教鼓勵禪修,就是因為醒覺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處於失念(mindlessness)的狀態。即是我們往往不知覺自己的情緒,讓情緒主導了自己的行為,而憤怒是其中一個最容易主導我們行為的情緒。當有人因為憤怒而作出某些行為時,我們當然應去了解他為甚麼憤怒,但我們是否應為他的行為鼓掌呢?還是應該提醒他和自己,在面對一些令人憤怒的情況時,要知道自己很憤怒,並且想想怎樣的回應才對事情有好處,而不應因為要渲泄憤怒而作出某些行為。
佛教相信每個行為和思想都會帶來後果,因此要佛教徒守各式各樣的戒。一行禪師不談守戒而談mindfulness training,就是為了讓他的追隨者明白,守「殺戒」不是說我不殺生就是,而是要培養自己對各種情緒有自覺,並基於這自覺作出合適的行為。憤怒可能有其正當性,但在憤怒下作出的行為可能帶來/引發你意想不到的後果,即所謂「業」。我們近年也講「共業」,明白到我們所有人對香港的現況都有責任,並且都會被迫一起承擔後果。既然有這種意識,我們現在是否更應謹慎言行,不要為香港增添「惡業」呢?
你引述了西藏的情況,大概也知道達賴喇嘛也不同意藏人以武力對抗中共。前面提及的劉宇光教授曾指出,很多人以為佛教是「很和平的宗敎」,不知道從古代至近代,佛教和佛教徒都曾涉及大規模的暴力。事實上,沒有任何宗教或任何人對暴力有完全的免疫力。據我所知,歷史上的藏傳佛教也不能說是很和平,不同教派間就曾多次大動干戈。因此,每一次生起憤怒時,言行就必須比平常更謹慎。當我們因為絶望而想訴諸暴力或武力時,就更必須深刻反思暴力或武力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達賴喇嘛反對藏人對中共發動武力抗爭,我猜既是基於信仰上的思考,也是不想看見生靈塗炭,並且希望通過國際上的輿論壓力和藏傳佛教/藏人的精神力量,為西藏帶來真正的自由。回看今日香港,我們是否有這樣的智慧、耐性和堅忍精神,為我們的後代謀幸福呢?共勉。
張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