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過去幾年,今年六四前夕的確比較「靜」:爭議聲音少了。我過往也說過,爭議令人反省,其實並非壞事。
對我來說,每年的六月初,要記念的不該限於那年那晚的層殺慘案,當然六四屠城在八九民運中最觸動人心,但正如我們記念和反思六七暴動,也不會限於記念林彬被燒死一事,所以所謂「毋忘六四」,應該有更深更廣的意義。
六月四日盛載的意義是綜合的、是多面。她是過去式,因為她是一件「舊事」,喪命的人也不能復生;但她更是現在式的,例如一群「天安門母親」28年來至今的遭遇,而今日中國內地千瘡百孔的人權狀況,正是八九年民主運動不果的後續,而且還不斷延伸,例如內地教會被迫拆除十字架和安裝監視儀器,與及連聲援香港雨傘運動也遭監禁等等。
記念六四,不一定要公開,可以一切盡在不言中。但公開的活動肯定有意義:既然六四並非是過去式,我們實在應該向現在仍然活著的人和政權表達感情與立場。
六四,是中國人的事。至於與香港的關係,隨著近年本土思潮興起,港人在這事件上的定位出現不同的論述。我對出席哪一個記念活動沒太大意見,但如上文所說,我認為公開的活動是重要的。但我更重視的,是史實的傳遞。我是個七十後,廿八年前的事情我仍歷歷在目,曾經認為六四不可能被遺忘、被扭曲,但近年來越來多似是而非的說法,例如「廣場沒有人被殺」、「死者數目不足以稱為屠城」等,實在令我這一代人的危機感大增。我特別替今年二十出頭的一代焦急,希望他們認識史實。他們本身或者不明白我這心情,但若他們想像十多年後,有人走出來說:雨傘運動中沒有人施放過催眠彈,而這說法竟有相當多人贊成時,自會感同身受這份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