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國偉(春天教會宣教師)
信心是什麼?主流的想法是有機會贏,就有信心。比如應徵了工作的面試,有信心的意思,就是認為自己有相應的能力,評估有很大機會被聘請。
然而聖經對信心的理解,是當下未見到成果,但我們有信心能夠見得到。回想一下,6月9日那天一百萬人遊行,當天晚上特首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表示,不會撤回送中條例。6月12日當天,萬人佔路成功阻止立法會開會。那天之前,有誰想到真的可以剎停送中條例?但現在我們知道,短期內特區政府應該不會為送中條例立法。
從亞伯拉罕看信心
今天證道我們重看希伯來書11章,講述有關亞伯拉罕的故事。我們常說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他的信心在哪裏展現?從他的故事,我們學習到信心是什麼?
1) 看到方向
首先,信心讓我們看到方向。亞伯拉罕回應上主的呼召,離開本鄉。當時亞伯拉罕是怎樣的狀況?讓我們試試計算一下,舊約人物的壽命常常有幾百歲,可以推算到有二十代祖父輩看著亞伯拉罕,望他有子嗣有後代!亞伯拉罕生子壓力甚大。這樣的狀況絕對不理想,然而即便如此,亞伯拉罕仍願意回應上主的呼召,迎向一個未知的未來。
2) 相信神跡
信心的第二個特點,是相信神跡。正如第一段所講,6月12日之前,無人想到可以剎停送中條例。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老來只生了一子,但足以成為萬國之父。信心是現在雖然未看到結果,但相信將來的人可以看得到。香港不知何年何月才有真正的民主和平,但我們相信即使我們這一代看不到,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有機會看得到。
3) 過程中的堅忍
信心的第三個特點,是給我們帶來力量。亞伯拉罕雖然未見結果,但遙望更美好的家鄉,可以令他有力量,過程中有堅忍,頭也不回地離鄉別井。今天我們雖未完全見到民主,但是為了這最終美好的天國異象,為了香港最終能夠活出自己的尊嚴,有公義,有民主,有和平,有自由,遙望這美好世界,讓我們有力量繼續前行。
從信心之父看到的信心,是因看到方向,是一種堅持,是相信我們的下一代終有機會見到更美好的家鄉。
無限之戰
Simon Sinek一個出名的講座,是關於「有限之戰(Finite Game)」和「無限之戰(Infinite Game)」。有限之戰,即是遊戲規則清楚,有贏家有輸家,何謂輸何謂贏清清楚楚,像一般的捉象棋、踢波,就是有限之戰。無限之戰,無特定遊戲規則,最重要的是:沒有結束的時間。
香港人這次的抗爭,是無限之戰。有別於2014年的佔領運動,要在特定限期前爭取政府給予普選的權利;這次反送中條例的抗爭,沒有時限。如果今次抗爭會結束,只會因為缺乏資源(running out of resources)或是無心再戰(running out of will),於是打「無限之戰」,關鍵不在於打敗對方,而是在於「我們更長命更持久」。
執筆之時,正看到尖沙咀又有抗爭者被捕,有的大叫自己名字和身份證號碼,希望有人聽到能夠找律師支援;有的在哭在大叫;更有女子眼睛中槍淌血。當想到有幾百名抗爭者被捕之時,我們實在沒有理由吝嗇自己的資源。當無窮無盡的香港人在支持在抗爭的時候,我們不乏資源,於是無限之戰的關鍵,在於「意志」。意志,取決於信心和背後支持我們的價值。只要遙望美好的未來,堅持我們珍惜的價值,就能給我們源源不絕的力量。有信心的人視傷痛為鍛鍊,視傷痕為徽章,被走光的身體是抗爭中的榮耀。
讓我們團結一致,彼此支持,帶著信心繼續打這場「無限之戰」,直到見到美好家鄉的那一天。
本文部份內容來自8月11日春天教會證道內容,經文為希伯來書11章1-3, 8-16節
參考文章:
A Question From Simon Sinek: Are You Playing a Finite or Infinite 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