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擾民行為商榷
由於七十年代的香港青年激進化運動斷層,政治鬥爭論述和經驗無法傳到三十年後新興的、龐大的,反中共官僚的本土運動中。新興運動浮現思想幼稚,其中的一點是誤將擾民行為當作不合作運動,其最壞的結果是離開群眾運動,重蹈六六、六七年社會運動失敗的覆轍。
不要簡單代入名詞
雨傘運動後,我們常常聽到「運動升級」。這些升級呼籲並無升級的實質,不外乎再次圍堵、政、總。最失敗的例子,就是在雨傘運動中,學民在毫無準備和策劃下,呼籲支持者衝擊政府總部,被打個落花流水,而得不到政治成果。我們在今次反送中運動中,同樣地聽到毫無論述的「升級論」。
遍地開花
遍地開花是個-動聽的名字。但運動不能拔苗助長,部份青年相信了遍地開花,以阻塞交通,搗亂地鐵作手段。其做法很難得到地鐵乘客的支持。「遍地開花」是從台灣抄過來的用語,在台灣也行不通,在香港哪行?真正的遍地開花,是兩次龐大的遊行。
癱瘓政府
香港不可能出現癱瘓政府運動,因為政府運作關乎民生,一般巿民需要到政府部門辦理各類手續,癱瘓政府不能成為運動,而只能成為滋擾性行為。
不合作運動
不合作運動是印度的甘地倡導的,他的成功是因為印度的特殊社會文化,政治環境和英國殖民地政策相關。
那場不合作運動有清楚的政治領袖——甘地本人。運動有明確的組織和動員,讓它成為持久有序的抗爭運動。
在香港,不合作運動流於鳩嗚行為。包圍稅務大樓的人數急劇下降,這是因為它不能起到政一治意義。香港人不會自尋煩惱,不交稅。而且,我們無法顯示有多少納稅人真的支持這號召。
G20
西方社會的關注不能解決中港矛盾。社會運動能否成功不離群眾運動,運動只有一個手段,就是尋求更大的支持面。民族情緒不單是藍絲的凝聚點,黃絲內也有一定數量帶有此情緒。
主動挑起民族情緒是不智行為。同樣地,香港沒有力量與中共正面衝突。不要誇大香港的社會運動,它對國內的反官僚運動或公民自覺行動起到示範作用有限。
結語
反送中的強大群眾基礎有其內在因素,觸發參舆者心中怒火和激起義憤的原因並不複雜,我們只要走進遊行隊列就感受得到。
冒進行為,頭腦發熱,妄加任何不切實際的政治內容,都不能幫助港人爭取其訴求,提升運動水平和捍衛香港人的價值。
反送中運動的社會動員者有脫離群眾的危機,宜三思後行。
劉山青
2019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