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第二個星期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在網上在面書中,已看到不同的朋友亦分享了他們與家人,與他們的母親慶祝的燦爛時刻。母親節或許在現代已演變為一個消費的節日,但其原意就是一個對母親的感恩,是養育的恩情,也是在提醒在百忙之中,不要忘記在家中的父母。家庭是我們每個人的根本,我們由家庭走進學校,走進社會,再去組織我們自己的家庭,每個人也有父母,也有親人,也有他們愛惜的人。
學童
前陣子的學童輕生事件,或許媒體已沒有再對新的個案進行大篇幅的報導,然而沒有報導,事情是否就沒有繼續發生呢?在一個會議中,了解到這些事件並沒有完結,學童輕生的事件仍在發生,我們已失去了三十一位學童,這個時候我在思考他們的家人,他們的父母親。心裡亦一直思考,到底學童的集體行為,到底只是個別的事件,還是一個「集體」的行為有其「共通」遇到的問題呢?我們又可以如何協助青年人處理他們的問題,協助他們的需要呢?
休整日
對於學童輕生的問題,或許不進行報導,是在考慮報導所帶來的「恐慌情緒」及「連鎖反應」,然而對於學童面對的問題,他們的壓力,他們對前路的缺乏「希望」,這些問題卻沒有因為沒有報導而被解決。學童仍舊活在沒有改變的教育制度及社會結構,他們的時間表依然是密密麻麻,一些小學的學生仍需要為TSA作準備。
或許沒有報導,是造就了一個「太平」的景象,然而在這個看似太平的景象之下,「危機」還是仍然存在。因此有一些學校開始了「休整」,嘗試在學生及老師的百忙之中,給予一個「放空」的機會,用一個小小的上課天,去重整心靈,思考生命。學生的意義並不只是成績,學生的意不應只是成績,他們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不只是城市未來的工作奴隸,他們的生命亦應由他們自己去定義,他們應該有自己的方向。「休整」,是休息是重整,是讓學生有一個機會再去思考自己,看到「希望」及「出路」。
民間報告
或許有一些真相,政府就是不會向公眾披露,特別是那些關於「教育制度」,關於學生「集體處境」的那些「真相」,因此社會需要一份民間的報告,去對整個的問題有一個更「宏觀」的解釋,就著學生的處境,有一個不只是歸咎於「個人」的面向。學生是社會的未來,他們不是一個齒輪,他們不是棟樑而已,對於「未來」,社會應該要多一些想像。
作為一個社會的工作者,看到面前的學生,想起了與同事之間對他們的稱呼。是的,很多時候社工就是會稱呼他們「阿仔」、「阿女」,這是親切的表現,也是社會工作者對於服務使用者的重視,對於他們生命的「重視」、「關切」。亦希望每一個家庭可以幸福地過父親、母親節。
默哀,是對死者的致意。
對於沒有停止的事情,對於重複發生的事情,
我們應該給予一個道歉,一個對死者的道歉,一個對學童的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