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報導打開缺口:街坊如何倒截前北角邨屏風樓設計


7月5日城規會示威與交請願信

7月5日下午,傳來城規會延遲審批新鴻基前北角邨屏風樓的設計,此外,新鴻基又答允優化設計圖與諮詢受影響居民時,頓時舒了一口氣。雖然還未看到新的圖則有何改善,但在短短十天,成功爭取城規會延遲審批項目,可謂出乎意料之外。

篤破騙案的報導

在6月30日構思反屏風樓簽名運動時,碰到很多冷言冷語跟我說,這是注定失敗的動員,還有一些語帶指斥的說,誰叫你們那麼晚才反對?的確,我們反應得很遲,有關設計的諮詢期早於5月24日已過,然而,難道有人被騙徒行騙了,大家可以反過來指責受害人說:「現在報案太遲了,誰叫你那麼蠢去相信騙徒?」

篤破這宗騙案的是獨媒特約記者 Alice Chiu,她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找北角邨發展的歷史,研究設計圖則,並訪問受影響地區的街坊,而我是跟她聊天時才第一次看到設個屏風樓的設計圖,及2009年規劃署設計圖則的分別。當時,我第一個反應是覺得自己受騙了,而為我眼前看見的圖像,與民建聯區議員鄭志成4月22日給我們講解的圖像實在差天共地。之後 Alice 又找到另一棟大廈的業主,去證明居民確實是被區議員誤導了。

報導轉化為運動

報導刊出後,有個別主流媒體跟進,而環保觸覺的譚凱邦也透個 Alice 接觸到我這位苦主,邀請我於6月30日跟他一起向記者講述屏風樓對北角社區的影響。在過程中,譚也跟我解釋,其實2009年的方案曾通過共建維港委員會,目前這個設計背離當初的理念太遠。他也提醒我城規會的例會將會在7月5日進行,要施壓一定要快速行動。

當天,我即時在 Facebook 「吹雞」,組織街坊介入事件,另一位街坊 Vincent 即時加入,並建議於7月2日擺街站。大家又分別接觸一些立法會議員,希望他們能支持反對屏風樓的街坊。同時,獨媒的另一位特約記者恒仔通宵趕工,把 Alice 的報導排成「號外」,為街站做好準備。

7月1日是全港民間社會最忙亂的一天,反屏風樓的組織工作暫停;翌日,街坊們拖著後七一遊行的疲累和沙啞聲帶印傳單、製 banner,擺街站。當天幸得工黨的何秀蘭、公民黨的陳家洛和土地正義聯盟的朱凱迪到現場撐場。


7月2日於渣華道街市徵集市民簽名

揭示發展商設計與政府規劃原則矛盾

儘管工黨的議辦有代發採訪通知,主流記者到場採訪的數目卻是「零」,獨媒的 Alice Chiu 繼續寫她的「獨家」報導。而且,她在寫報導的同時,也找到一份由規劃署負責完成的「都市氣候規劃」報告,當中標明港島北(包括北角)是熱島效應的重災區,並建議樓宇要採用通透的設計。

根據這份報告,街坊以「北角屏風樓關注組」的名義,於7月3日連同梁國雄、何秀蘭、陳家洛三位立法會議員和土地正義聯盟向規劃署發出質詢,要求署方解釋為何會接受一個明顯違反自己部門對建築物通透度指引的設計?該信函又同時發給了主流媒體。同一天,一些街坊及環保觸覺的成員,亦相約於午飯時到北角政府合署門外派傳單反對屏風樓。


7月3日中午於政府合署門外派傳單。柏齊攝

規劃署在收到信函後,在同一天要求發展商解釋為什麼其設計要以一字排開,而不採用兩排設計?而發展商於翌日的簡單回覆指,兩排設計將影響「噪音」和「減少休憩空間」,根本不足以辯解。誠如城規委員李律仁所指,新鴻基並未能提供兩排設計的噪音評估,此外,減少休憩空間所指的,並非「公眾空間」,而是私人泳池等設施。

社區與泛民政黨力量匯流

自從陳家洛於7月2日到街站撐場後,公民黨東區支部一些朋友如熊百祥等也加入幫忙聯絡媒體、發新聞稿等,到7月4日,我們勉強有足夠的人力分別在地鐵站口及渣華道街市設置兩個街站。最後在短短三天,徵集了1216個簽名。

7月4日晚街坊再草疑一封給城規會成員的信,指出建制議員過去幾年一直利用「共建維港」的圖則,於北角區宣傳他們「成功爭取」開放的海濱公園,直至最近幾天才得悉這屏風的設計,感到受騙,希望城規能「臨崖勒馬,要求發展商修改設計,重新諮詢北角區內居民」,不要參與製造騙案,令規劃部門誠信受損。


立法會議員向記者解釋為何反屏風樓。

7月5日一早,過十位街坊趕在城規會開會前到場交1216個市民簽名及致城規委員的信,而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及陳家洛也到場與街坊站在同一陣線。

除了成功爭取城規會延後審批屏風樓項目,街坊也同時「成功爭取」,工聯會的郭偉強從「低調反對」屏風樓,變得高調起來,並臨時拉夫到城規會示威。東區警民關係科的黃 sir 帶有歉意的跟我解釋說:「對不起,本來為你們準備的示威區被佔了,他們在昨天過了辦公時間才通知,署方未及安排。」

從6月27日到7月5日,不到十天的過程,透過揭露謊言的報導、街坊與泛民政黨的合作,大家成功在建制的腹地,動員了反對的民意,開了一個缺口,讓公眾能進一步參與討論新鴻基未來提出的「優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