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Gundam Lam
雨傘運動浩浩蕩蕩,相信很少人料到學聯會在短時間內由帶領者變成眾矢之的,有分崩離析之虞。批鬥學聯的力度一下子比批評政府強,這種社會心理到底怎樣形成?
部分人怪責學聯,其實正在怪責的可能是自己:怪自己微不足道,不足以扭轉大局。眼見高牆不可撼動,雞蛋的怨憤一概反彈;挫敗感和無力感太強大,自己承受不來,於是不知不覺間扭曲變形為怒憤,把矛頭指向他人。
情況就如一些所謂男人大丈夫,工作上鬱鬱不得志,被老闆侮辱、被同事恥笑,自尊嚴重受損,只好回家找老婆洩憤,把對方當成沙包拳打腳踢。其實他有苦自己知,洩憤後非常後悔,但很快又按捺不住,故態復萌。他們為何這樣做呢?可能是心理防衛機制在發揮作用吧。他們每每在雞蛋裏挑骨頭,對老婆疑神疑鬼。老婆動輒得咎,一舉手一投足都被理解為瞧不起丈夫,甚或紅杏出牆的證據,合理化一切暴力行為。老婆無辜被虐待,求助社工,尚有可能給安排去庇護所暫避,待社工找丈夫做輔導。中共一意孤行,扼殺香港人的政治訴求及核心價值,香港人可是避無可避。連佔領街頭都試過了,依然推翻不了人大決定,還可怎樣?總要有人為失敗負責,這股怨恨和憤慨順理成章轉移至雨傘運動的焦點----學聯身上。
況且,所有人渴求打破悶局,使中共改初衷,大家知道不可能,退聯至少是有可能爭取到的結果。退聯之後,抗共陣營的力量進一步瓦解,情況不是更糟嗎?(且看老是喊拆大台者最終有沒有行動升級,替群眾爭取到他們口中的理想成果)誰管它,反正大家看不見未來,最重要是滿足當下改變現狀的幻想,消除一下無力感,有過一陣亢奮。
這也許是香港人的共業吧。
後話:近來的退聯事件,許多人用諸多不成理由的理由狙擊學聯,舉個例,退聯搞手的攻擊都集中在學聯而非各大學學生會之上,彷彿學聯所做的重大決定,跟各大院校學生會完全無關,後者毋須負責,是無辜而被連累的苦主。事實上並非如此。學聯做法有違個別院校的同學期望,院校代表也有責任。而且按理應該先找院校代表追究責任,而不是找學聯出氣。面對各種失實和充滿誤導的指控,學聯中人當然要盡力拆解。但講道理之外,也要對提出不合情理的批評者有多一點體諒,明白到香港人被中共褫奪基本權利而乏力反撲有多不忿,使思想行為變偏激。當然,某些政客借退聯博上位,爭取傳媒的曝光機會,撈取立會、區會選舉的政治本錢,這種行徑不單不值得同情,還須加以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