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在公共與士紳化之間:略談紐約的「高一線公園」

在公共與士紳化之間:略談紐約的「高一線公園」

上星期日(27-12-2009)終於去了「高一線公園」(High Line)。

來紐約之前,新認識的建築師朋友M知道我來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要看美國的都市再發展項目,於是便向介紹了「高一線公園」。「高一線公園」建於上一個世紀的三十年代,原本是曼哈頓西的運貨火車的軌道。「高一線公園」原址在Chelsea區,原本是紐約的工業區。跟很多前工業區的命運相似,隨着去工業化,Chelsea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有大量畫廊湧入。雖然,非謀利機構Dia:Beacon才是首個把畫廊文化帶進該區的火車頭(1986年),商業畫廊始終是該區畫廊文化的主要推動者。

隨着Chelsea的士紳化,該區多了不少高級食肆、名店、商場,甚至高級住宅,而「高一線公園」可算其中重要的一步。事實上,隨着洲際貨車運輸的發展,美國五十年代的火車貨運業績已開始下跌。結果,「高一線公園」原址的軌道,也就在1980年正式壽終正寢。八十年代中,一群擁有「高一線公園」原址下土地的業主開始遊說紐約洲以及市政府清拆原址鐵道,因為他們是以反映了Highline地役權的價錢來購入那些土地的。但該批業主的美夢卻被住在該區的居民Peter Obletz打破。身為鐵道愛好者的Peter Obletz決定入稟法庭,挑戰業主們清拆的大計,並希望鐵道復用。

1999年,居住在Chelsea區的Joshua David與Robert Hammond成立了「高一線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 Line),開始大力倡議保育「高一線」,並開放為公共空間。經過多番遊說、專家研究、公開設計比賽後,「高一線公園」的保育翻新工程終於在2006年4月破土動工。「高一線」原本的走線很長,由Gansevoort Street起,經West Chelsea,直至Clinton/Hell's Kitchen。「高一線」以西是Hudson River,東面是Chelsea。「高一線公園」第一期於2009年6月開始對外開放,遊人可以享受自Gansevoort Street至二十街的美景。現在,「高一線公園」由紐約市政府所擁有,管轄權則歸於紐約市的公園及文娛局(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Parks & Recreation)。至於公園的保育與營運,則由「高一線之友」負責,以私人基金應付基本開支。

或許因為是周日,「高一線公園」可算是人山人海。雖然風很大,但陽光也很好。現在公園除了保留部份長了野草的鐵道外,也加建了一些設計人性化的座椅。在公園一側,你有時會見一些情侶或個人躺在偌大的太陽椅晒太陽,hea。

不過,發展商又怎會放過這樣的無敵河景。事實上,你會在「高一線公園」以東發現不少沿線發展的高級樓盤,例如「西18街459號」、「Caledonia」、「西19街456號」等。前兩者的賣點是乾淨企理的高級住宅,而後者則是環保建築,以及結合二十世紀初的藝術家工作室與工業建築風格的住所。不過,三者都不約而同地以「高一線公園」為賣點。

除了住宅外,「高一線公園」也有把古蹟翻新為商場的例子,例如原本為National Biscuit Company所擁有的Chelsea Market原址建築群。九十年代,Chelsea Market原址建築群由Irwin B. Cohen所購入,並改建為樓上的辦公室以及地面的「後工業主題商場」:Chelsea Market。Chelsea Market基本包留了原有的工廠建築格局,有時部甚至故意保留原有的廠房殘跡,但現在你卻在這裡找到企理的書店、食店、香薰店、名店以及有機食物市場。

公園,又點只公園噤簡單。有時想,就算民間爭取西九建大公園的方案成功,也難保不會成香港的「高一線公園」。不過,我倒覺得「高一線公園」的政府與私人(非謀利)合作的模式是值得參考的,而紐約公民社會如何以介入公共空間的打造之努力,就更是一部意含豐富的西經。

30-12-2009

附:

「高一線公園」的地圖
Chelsea畫廊區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