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點都沒時間要回應這篇。
第一,以我從戴耀廷教授最近的說法,得出對佔中運動的基本訊息,其一是佔中三子作為平台,不會對任何一方的方案或者運動方向有立場,只會著心組織商討日,廣納民意,作出決定;其二就是整合民主派各方勢力,做到兼容並包,以一整體作出民主決定,最後以共同決定抗爭。由此,不少人,包括在下都會很奇怪陳健民教授會稱「五區公投打亂佔中」是否與戴教授提出的態度有所矛盾。此外,照我記憶,陳教授是首位提出公民聯署經提委會低門檻通過的人,雖然他今天可以解說是替一些保守派說出來,但我認為這仍是與所謂「平台」的講法南轅北轍。未經民主商討的意見,我看佔中三子都無須,亦不應由他們口中以個人身份提出來,因為這不是他們的責任。如果由他們其中一位提出,很容易讓人覺得他們有所傾向,尤其是提出保守方案時,就更令人質疑他們是否與保守派有默契,影響輿論,試水溫,當引起反彈,就說個人意見。這樣,我看不到有「整合」的機會,反而三子愈是說出單方的立場時,說「公民提名不是底線」時只會觸動更多激進派的不信任,試問又如何整合呢?
第二,陳教授解釋到他在農曆年前接受訪問時並不知道學民思潮及戴耀廷商討,因此誤以為五區公投會在七月前發生,所以才會說打亂部署。雖然,我之前已撰文說明,舉行補選的時間可以計算約需四至六個月,即使今日辭職,最早都要六月,最遲到空窗期的八月,再加上現在商討不足,根本沒可能在現在辭職,因此陳教授的解釋我覺得仍值得商榷,不過,竟然他說空窗期的辭職公投沒與六月民間公投產生衝突而感到「令人欣慰」,也是沒有否定辭職公投的做法,也就算了,反正原本辭職公投就沒可能在七月前發生。
第三,至於辭職公投的實行問題,我有一直留心聽,不論是陳健民還是民主黨,他們都給了我幾個理由認為辭職公投有相當困難:
(一)辭職公投的議題只可單一;
(二)補選時間在政府控制手裡,我們或喪失主導權;
(三)泛民候選人選問題;
(四)浪費公帑等抹黑;
(五)投人不投議題問題。
其實,早前我在社民連文宣《講開又講》已經就(一)、(二)及(四)作出回應,不贅。對於候選人問題,我沒有甚麼想法,只有一個意見,別派口才不佳的人士上陣。至於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兩個都是民主黨的人,或者十個民主派的人,那他們要口才好一點,在選舉論壇上解釋清楚為何要真普選,為何要佔中云云,這是借選戰來宣傳佔中。至於投人不投議題就更簡單,雖然說有市民很想某黨某人重新進入議會,但若市民不認同那議題,根本不可能會投一票下去。例如,補選用「支持共產黨」,你猜我還會不會投這個「民主派」?
查實,辭職公投是投底線,若結果出來有五十萬人,我們就為這五十萬人堅守底線,絕不退讓半步!反而,有朋友說為何不可容讓「改革提名委員會,公民聯署低門檻入閘」作為底線公投,我認為有討論空間。保守派與激進派分歧根本點,在於有兩條底線,雖然,純以「公民提名」作底線的道理好清楚,我已寫在文章了,但若有人依然覺得「公民推薦」可以接受,那我也不會反對在商討日討論,並且在六月民間公投時,設「公民推薦」、「公民提名」、「政黨提名」等選項,用全票制,選出最多人支持的一項為辭職公投的題目,民主派就要集中火力為這個題目鬥爭,以辭職公投觸發全港官方公投,看看香港有多少人是支持那個議題。
如果,佔中三子認為自己是「平台」,就請繼續做,那就不要提出個人意見影響輿論,以免給人懷疑是偏袒任何一方;要不然,就公開自己立場,我們正式辯論,無須等到商討日,可以在各大專院校及街頭辯論、商討,堂堂正正就「公民提名」及「辭職公投」各自影響輿論。若三子立場不一致,或者前後矛盾,則對運動不利,容易令人感到懷疑和混亂。我希望三子可以貫徹一點,商討就商討,辯論就辯論。
但到今天為止,我絕不會說佔中已經名存實亡,我仍希望諸位準備今年或下年出現的公民抗命。現在仍是磨合期,要組織起保守派和激進派的話,並非易事,但我相信行動者勝,誰勇於行動,誰會公民抗命,誰就有話語權,所以現在甚麼「明志」,甚麼宣誓其實都沒有意思。我都被控五次,被捕六七次,上庭多次,從來都沒宣誓要公民抗命那麼悲壯。不要再做此地無銀的事情了,老老實實用行動明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