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同志運動三劍俠 : 從藝術步向大愛大同

243452_467892736591054_939235854_o

(獨媒特約報導)2012末日預言落空,社會問題依舊,如火如荼的同志運動亦沒有因為公眾諮詢被否決而落幕。踏入2013年,更多知名人士相繼公開撐同志,由議員與藝人組成的「大愛同盟」成功爭取了公眾,特別是異性戀人士就性傾向歧視立法的支持。與此同時,在施政報告前夕政總「愛家共融祈禱音樂會」竟有萬人集會,反對就性傾向歧視立法,施政報告亦告拒絕諮詢。其實,同志平權議題在香港已趨兩極化,惟有消除公眾對同志的誤解,深化社會教育才能解決問題。

除了上街遊行,「女同學社」在去年12月29日開始在土瓜灣牛棚藝術村舉辦了《「酷.創作」潮拜禮暨座談會》,以藝術作為媒介讓大眾去了解同志的內心世界。在開幕禮期間,同志運動三劍俠 : 慢必(陳志全議員)、何EE(何秀蘭議員)及祖祖(鍾智灝)分享了爭取同志權益的難忘經歷,他們均認為藝術媒體在社會運動上扮演著重要的教育角色,訊息傳播的方式更多元化,就能更深入社會不同階層。

376680_470702262976768_1259720694_n
左起:小曹、大曹、祖祖、慢必

陳志全:藝術體現多元
抗爭「既可硬淨亦可優雅」,慢必認為除了遊行集會外,也可以不同方式如舞蹈、電影、音樂或圖像,以不同途徑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吸引更多媒體的關注。他對目前的同志運動抱樂觀的態度,他感覺政府並不抗拒立法,只是目前政府還未準備好足夠相關配套及資源去應付,再加上他們認為要有緩急次序去處理不同的社會議題,同志平權並不在他們優先考慮之列。

他覺得保守的建制派及基右派是立法的兩大障礙。商界代表擔心立法會引致更多欺騙福利的情況。「張宇人擔心市民會扮基結婚欺騙福利,那扮異性戀不是更方便嗎?商界實在過慮了。」至於宗教上的阻力,主要是來自基督教右派,慢必篤信的密宗(佛教的一種)則沒有太大反對。「密宗認為愛情是屬於小愛,而情慾是修行的功課,要親身經歷才能參透及超越它,擴展致愛天下眾生的大愛。如果抑壓情慾,只會出現如電影《誘僧》一樣被慾望牽制的狀態。」

「如果基督徒真的是出於誤解,我會耐心解釋他們所憂慮的是不安全的性行為,與同性戀無關,但我絕不能接受他們醜化及恐嚇同性戀者。其實基督徒也心知同志平權立法是大勢所趨不可擋,他們最近才會高調地站出來作最後一擊。」

慢必十分歡迎這些反對聲音,他們的行為激烈,就能引起公眾關注,港人亦更清楚誰是誰非。他最怕是被滅聲,令公眾看不見社會上歧視的問題。

574836_470702286310099_1583815825_n
左起:小曹、何秀蘭、慢必

何秀蘭 : 不為選票工作
在立法會提出「平權議案」,引起社會熱烈討論的何EE覺得,為平權立法只是保障最基本的權益,惟有文化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去改變公眾對弱勢社群的態度與偏見,長遠才能改變社會。

何EE敢於在敏感的議題上為小眾爭取權益,卻不是每一位粉絲都會支持。在競選期間,一位基督徒助選義工因為事前不清楚她有同志平權的政綱而感到苦惱。她認為大家應該接納社會上不同社群,社會不能因為大家性取向不同而分化割裂。被問及是否擔心自己因為支持同志而失去選票時,她表示政治人不應為選票工作,「曾有同志朋友呼籲我支持他們,因可以得到社會上十份一的選票,如果我真的是為了選票,為何我不去調整我的工作去爭取那十份九非同志的支持呢?」她認為政治人要為公義社會而努力,以零歧視為目標。

雖然公眾諮詢被否決,她仍對運動感到樂觀。「有關上次動議的投票結果,有三十一票贊成,廿四票反對,顯示議題獲大部份同事支持,可惜這個畸型反智的點票制度,令到即使是佔大多數的意見都無法被重視。支持平權運動已不再局限於維護少數人士的利益,現實情況反映連佔大多數的人士的利益都受影響,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公平的議會制度去真切反映每個人的意見。」

她鼓勵同志朋友不用氣餒,根據她委託港大做的民調,有70%的受訪者認為香港的同志受到歧視,而有60%認為需要立法保障他們的權益,證明社會上大部份人士都覺得同志要受到保護,只是建制派的反對少數在左右大局。「在動議公眾諮詢那天,剛巧是美國總統大選,幾個州份如馬里蘭州都同意同志婚姻合法化,顯示全球的同志運動都在進步中,真的令人鼓舞呢﹗」

綜觀各國的同志運動的發展,慢必和何秀蘭都有信心能在任內期間成功爭取性傾向歧視立法。

祖祖 : 重塑人生 確立身份
祖祖是「女同學社」的幹事,亦是同志運動的中堅份子。他認為公眾對同志小眾的誤解,是由主流傳媒而來。「以前公眾對同志的認識都是由電視和報章而來,翻開報紙,有關同志的新聞都是愛滋病和性罪行,或是一些滑稽的形象,例如一身粉紅裝束等。某一年7.1遊行是由同志帶領的,一位撐同志的基督徒朋友卻說看不見同志做領隊,因他以為同志的外貌會與別不同,這是一個頗有趣的經驗。」

社會上一些約定俗成的價值觀,不單影響著異性戀者對小眾的看法,甚至連同性戀者都受影響,例如一些同志為了突顯自己的身份,會刻意作特別的打份,即使是同志愛侶之間,也跟隨了主流社會一陰一陽一強一弱概念,喜歡分別扮演男性和女性,而忽略了相同特質結合的可能性,例如強與強,柔配柔等組合。祖祖為了超越這種形象上的局限,他有時上課時也會故意以粗豪坐姿去糾正同志必然陰柔這種大眾的誤解此。

事實上同志的人生並不局限於此。因此,去讓大眾全面而立體去了解同志的人生是十分重要的。比較為大眾認識的途徑都是透過遊行或其他爭取平權的抗議活動。然而這類活動往往只能吸引一些親同志的朋友來參與,事實上,不了解此議題的異性戀者才是最需要接受教育的一群。以藝術作為溝通媒體,就能廣及這個層面,以軟性含蓄的手法,讓大眾了解同志對伴侶、家人及宗教的愛。

2006年「女同學社」都有舉辦過一次類近的工作坊加文化展覽。今年再獲得了平機會(性傾向)計劃的資助,女同學社再接再勵,籌備了半年,過程辛苦亦快樂。除了文字和影像外,他亦聽取了以往性文化節參加者的意見,增加了能觸摸有實感的立體展品。他們舉辦了一個陶泥工作坊,導師特別著重製作過程中引發的反思。導師播放著輕音樂,引導學員進入冥想中,利用潛意識產生的影像去創作。作品往往反映人生,學員可從中反思自身。

「我的作品是一棵大樹旁邊繞著一條絲帶。我覺得自己是那條絲帶,而我的伴侶就是那棵大樹,反映了我是很需要依賴及伴侶的支持,很需要安全感。大部份的性小眾他們的人生都有著一份疏離感,藉著這工作坊,我明白了自身的需要,更確立了自己的身份認同感,重塑自己的人生,不讓自己埋沒於主流中。」

展覽期間也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根據祖祖描述,一位女士怒氣沖沖地在冊上留言,指同志太小圈子,要強迫別人接納他們。對此祖祖表示並不介意,這更顯出社會需要更多教育,性小眾更需要被包容。畢竟萬事都只是一個過程,就像當年的殘疾人士權益運動也是萬事起頭難。即使將來能成功立法保障小眾,也要透過長時間的媒體教育去改變公眾的態度,首要的,是要讓公眾知道有同志生活在他們的社區,去讓他們習慣和適應。「我會和伴侶親暱地走在街上,又會在街站派傳單,讓更多人接觸我們,看慣了就見怪不怪了。」

祖祖的努力沒有白費,他有一位曾抗拒同志的中學同學,當年差點因此而絕交,他為了「拗直」祖祖,還曾強迫他觀看異性戀色情影片。近年祖祖活躍於同運,他亦有緣看見祖祖網上的文章而感動,並叮囑祖祖加油。這種改變並不會在一朝一夕發生,而是需要長時間的教育工作讓社會去接納性小眾。

463560_10151318354639508_102643763_o

藝術步向大同
梁振英對於性傾向歧視的公眾諮詢,仍是採取拖字訣,反映他仍受制於社會上的保守勢力。記者再次翻看是次展覽的照片時,內心有著一陣子莫明的寧靜,不單止思索著藝術品的作者背後的故事,亦好奇觀察者的內心世界,他們因著這些作品,這個展覽所產生的感受,背後又隱藏著什麼值價觀? 或許當我們支持或反對一個信念時,都應該先沉澱自己,了解自己的感受與定位,再從這個定點出發去與身邊群體互動,比起拚命吸收立場不再中肯的主流傳媒的填鴨式(spoon feeding)資訊來得實在。

藝術就像我們的生命樂章中的休止符,洗滌我們的心靈,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縱使信念不一,透過藝術的互動,我們明白大家都是活在同一天空下的肉血之軀,有著相同的喜怒哀樂,大愛大同也。

世界著名的街頭藝術家JR在2011年TED Prize 頒獎禮上許願,希望以藝術顛覆世界,記者套用他的金句作總結。

“Art is not supposed to change the world, to change practical things, but to change perceptions. Art can change the way we see the world. Art can create an analogy.”—JR

(藝術不是用作改變世界或實質事物,但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觀點。藝術可以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藝術可以創造感通。)

相關文章 : 「酷‧創作」同運以藝術作結

協力:N Chan
編輯:黃俊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