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8日)在屯門發生的反水貨客行動,最為社會關注的不是警方粗暴對待示威者、不是示威者與水貨客的口角,而是行動的變質和失控。絕大多數香港人均贊成檢討一簽多行以至自由行政策,以舒緩水貨客問題嚴重影響民生的情況。但當普通旅客甚或明明深受其害的香港人亦無故被攻擊時,則令人懷疑示威者的舉動是否過火。筆者絕對認同水貨客問題有急切解決的需要,但持續且有失控跡象的發洩式行為只會加深社會撕裂,無助港人集中力量對抗港共政權。
不難發現,本地各大媒體如民主派報章蘋果日報和明報、作風開明的電視台如有線電視和now TV等,無一不對昨日的行動作出負面報道。甚至連不少平日明撐暗撐光復行動的網媒亦對昨日示威者的舉動有所批評。對於筆者來說,最令我反感的有兩個畫面。第一,當示威者滿口粗言驅趕街上一切看似水貨客的行人,不理會你是香港人還是大陸人,前後左右人海圍攻,還猛力腳踢對方行李,行為實在與爛仔無異。第二,一眾示威者圍堵拖著行李篋的母女,一口咬定對方是水貨客,當對方打開行李篋自表清白後卻遭示威者道出一句「唔係你走唔走私,而係你啲同胞走私」。聽後,甚震撼。針對水貨客、自由行的示威活動,何時演變為種族歧視?所謂的「對人唔對事」,被那班蒙面示威者發揮得淋漓盡致。
筆者從來都認為一簽多行不可取,亦有感政府無盡力保障平民百姓的基本安穩生活,故此筆者一直對過去一連串的所謂光復行動抱持觀望態度。正當有關行動看似得到港府以至內地各個機關重視之時,卻搞出一場如此鬧劇,不禁令人反思示威者是否為求目的而喪失基本的公民意識。有人認為,「有殺錯無放過」,總比做和理非非的左膠為好,筆者實在為之驚訝。此舉不但會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造成嚴重滋擾,更會令同類社會運動失去大眾認同。
大規模而具持續性的社會運動,最重要是獲得持久的民意支持,否則只會徒勞無功一場空,甚至招來反效果。變質的運動,會頓時令不少參加者和支持者卻步,懷疑運動是否符合其初衷。筆者認為,最近中港兩地政府對一簽多行問題有所回應,是意識到水貨客問題的嚴重性,似乎對問題的解決帶來一絲曙光。但一旦行動失控,令無辜市民受到直接傷害,則會落人口實,亦將大好機會拱手相讓,使政府再次轉移視線一味抨擊示威活動。雖然本土派勢力在後佔領時期急速冒起,但長遠而言仍需與泛民主派尋求一定共識,才能凝聚市民力量搞好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