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 今年5月規劃署完成並公開發佈「都市氣候規劃建議圖」,該圖顯示整個港島北(包括北角)正位於風流通潛力低和熱能壓力高的「高度敏感區域」及「極高度敏感區域」,這些地區在未來發展需要作出緩減措施,包括增加綠化空間、控制發展高度和地積比率,以及增加建築通透度等。
然而新鴻基於舊北角邨的十幢一字排開式屏風設計,不但有違規劃署的原則,勢必在高熱的北角區加上滾油。
昨天組織街站收集反對屏風樓的義工,向街坊展示規劃署於2009年的設計圖與今天2月由新鴻基地產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出的設計圖,讓居民評理,也令市民感到火上加油。
居住在北角內街英皇道的居民余婆婆對規劃深表驚訝,問「政府不是已經規定了不准建屏風樓嗎?」又不滿發展商「舐盡」每一分海景的做法「損人利己」,直言日後屏風樓在海邊落成,內街會「熱死人」。居民最擔心的是和富屏風樓對內街所造成的侷促會再次在北角重現。
到場撐街站義工的工黨立法會議員何秀蘭呼籲停建屏風樓,保留美好社區。她指出在海邊建屏風樓阻礙通風,令熱空氣留下,區內氣溫提升,居民因此「鬥開」冷氣,導致惡性循環。
每高一度,一周的死亡率便增加1.5%
2006年中文大學醫學院進行的氣候變化與健康研究研究發現顯示,當每日平均氣溫高逾攝氏28.3度,死亡率便會上升,每高一度,一周的死亡率便增加1.5%,老人的情況猶峻。人體的熱舒適度為攝氏28度,而在夏天,香港街道在有遮蔽的情況下平均熱輻射温度為攝氏32至34度。
為緩和熱島效應,總城市規劃師蘇震國於介紹「都市氣候規劃建議圖」時表示,「若某地區環境是被樓宇遮蓋,沒有風可以進入,猶如焗在一個房間裡。」他建議,要將風帶進城市裏,必須保存並開闢通風道,避免在主要風道入口如海邊建屏風樓,在兩旁植樹綠化,海濱和植被山坡呈直線,使風道連接綠化帶,實行緩減措施。
規劃署更針對建築物的通透度提建議,否定擋風的建築設計(見上圖),新鴻基於2月向城規會提向的設計,明顯違反規劃署的研究及建議,勢必令熱島重災區之一的北角火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