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勿忘初衷:在全民商討下明確訴求

近日來戰線不斷擴大人數不斷增多的這場「遮打運動」,在群情激昂的背後,也潛藏各種危機。不僅是各種觀察指出,集會開始染上嘉年華的娛樂色彩,最近突然湧現的各種無法追溯到案主本人的哭訴運動阻礙民生的宣傳,也開始從運動的根基消蝕其民心基礎。與此同時,CY繼續拒絕與市民對話,不管是不是一種策略,造成的事實就是在拖延中消耗民氣和暴露弱點。

現在運動中,有一大批市民走出來是因為被政府的無恥激怒,這樣的民氣有其不穩定性,一旦他日政府用懷柔政策安撫憤怒,他們中有多少還會繼續堅守民主的訴求?這是我們還不清楚的,但卻至今還沒有人對此展開了解和行動。一邊看著貼出來的標語中的口號越來越多樣化,一邊也看著它的越來越瑣碎化、個體化、分散化……從梁振英落臺到差佬罷工再到葉劉乜乜乜……焦點逐漸模糊,卻沒人開展深入討論,商議究竟我們期望在什麼情況下與政府達成共識。

勿忘初衷,什麼公民大廣場梁振英下台都不是訴求的核心,爭取的是「真普選」,就這麼簡單。

現在應該是圍繞追求【真普選】進行廣泛討論商議的時候。究竟什麼是最多人接受的真普選方案,我們在哪些方面必須堅守,哪些方面可以爭取但也可以協商或妥協?究竟有什麼方法或者平台可以實現讓參與運動的每一個主體都能在這個訴求和方案制定的大討論中有發言權?三子、學聯、學民不應該假設/默認,他們現在提出的“四大訴求”,因為有這麼多人留守佔領,就代表所有人都對其有一致的認知和認同。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迫切,不然等當權者用一些看起來不那麼糟的假普選方案或者一些關於民生問題的承諾成功將人們分化、收買,那時候再想起來要經過討論來統一訴求就晚了。

既然這已成為一個去中心化的全民自發參與,總訴求就應該從商討中產生,而不再由最初的發起人/召集人代為制定或增減。這種主體性的實踐,有助於公民社會在實踐過程中學習、成長和深化。雖然可能是一場耗時耗力的大辯論,但它使我們爭取的目標與過程形成一致,使我們更ready去擁抱自己所追求的新制度。更何況,大把的時間,與其浪費在唱歌跳舞嘉年華上,還不如用來舉行街頭"市民論壇"。

三子、學聯、學民,都應該轉變自己的角色,利用影響力與各種資源,促成和協助這種大討論的實現。而不是繼續角色模糊飄忽。現在沒有人能領導,但只有你們有能力推動平台的實現。

學民也應該學習用更開放的態度探討公民提名,因為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將公提作為硬性底線,公提的提出及在公投過程中也確有其策略性的起源,那麼就不應該代市民決定商討的底線,而是讓參與者有機會去辯論和自決。

在街頭論壇這一點上,經過幾日觀察,我覺得旺角集會的現場已經先行一步初具雛形。那裡的集會參與者有更多的機會自由發言和聆聽他人的觀點,在凌晨人少的時候甚至還出現過一些關乎在場所有人的議題表决(例如關於討論路障的擺放問題,發言規則的問題)。

在旺角也更常出現跨越社會階層或群體身份的交流,並且目前來看,這有助於打破不同階層/群體間的隔閡與偏見,讓彼此的處境更容易得到理解。這說明這種公共議事形式在當下社會環境下是有可行空間的。

旺角的模式值得其他集會點借鑑,雖然目前還停留在不同個體發言的程度,發言與發言之間不一定有聯繫或回應,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商討對話氛圍,所以絕不能僅止於此。如何幫助這個全民融合的討論模式成熟和普及起來,以此共同深化我們對民主的理解和信念,是當下我們每個人迫切需要思考及行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