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區連儂牆的真正力量,是它們恰似利刃般捅入社群,直接挑戰區內不同族群的的日常生活。
各區爭相比附的群體效應(詳見談雅然的文章,非常推薦),其實令藍絲(親中族群)非常不自在。一如我們去茶餐廳,聽中老年發表高論時的不舒服。
地區連儂牆是我們在茶餐廳受過的氣的十倍奉還。過去遊行集會集中在港島商業區,與日常生活割裂。
平素為了共處,多數人只肯在遊行集會網絡抒發政見,回到真實的社群反而沉默寡言。既無法真正改變社會,也沒有正視香港的族群撕裂。
親中族群憤怒的背後其實是憂懼。「屌原來我身邊有咁多黃絲。」他們平素自以為正當的世界觀,在日常生活都遭受挑戰,自尊受到傷害。但他們又沒本事展現同樣的組織力,唯有訴諸暴力。
平時為了好相處的沉默共識,現已徹底打破,我們出門就要面對政治,落街就要表態。地區連儂牆帶來的改變,在中環搞五十場集會都比不上。別少看地區連儂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