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由當天關心中國事,到今天對中國的情況出現事不關己的心態。香港不愛國嗎?還是香港人的不關心其實是「心已死」呢?今天在香港談論「愛國」,但愛國到底是「五體投地」,還是是一個「情操」,假如只是「唯唯諾諾」,只是「阿諛奉承」,這又是否成為歷史之中的「趙高」、「秦檜」、或是那位「魏忠賢」呢?或許討論「愛國」,在今天會被一些朋友批評,然而「不愛」了也是有原因的。
當愛變成恨
香港人曾經很愛國,翻閱歷史就可以知道,對於這片中華大地,香港人一直也有很多的聯想,縱然在英國殖民地的統治下,香港人仍然沒有失去情懷。然而今天香港人出現的這股思潮,卻是在不同的事件之後而形成的,八九六四的出現,香港人對於中國政府失去「幻想」。或者面對的是一群學生及平民的和平集會,你可以驅散他們、你可以捉拿他們、你亦甚至可以毆打他們,但是你選擇殺死他們。人命的價值在中國原來只是如此,香港人也因此而意識到危機的存在。
或者香港人還覺得自己有一點點的特別,因此對於「回歸」後的香港,仍然認為與生活在中國之內的人民有一段的距離,距離是安全的屏障,讓香港人感覺自在一些。及至這二十年的時間,中國的經濟起飛,在不同層面上,香港與中國之間距離愈走愈近,無論是經濟的聯繫,以至是政治及文化上的走近,皆對香港人弊多於利,合作是緊密了,然而香港人生活的退步,卻令人心走得愈來愈遠,以至希望脫離關係。香港人的身份愈來愈模糊,當香港人看見自己的獨特性愈來愈少,與中國人有愈來愈多的相同之處後,香港人感受到的,是生活被同化的憂慮,是文化被吞噬的恐懼。
紀念六四的意義
紀念六四,有什麼意義呢?這是近幾年時常在網上爭論的一個問題,紀念如果只是紀念,那只是一個儀式。但紀念如果包含著意義,包含著一個需要傳承的訊息,那麼紀念就不只是紀念,而是一個延續,一個反思。或許有人真的認為,香港人與中國人的身份應該分開,紀念亦應該本土化。然而六四既是本土,當年有百五萬人冒風雨上街,但亦是與中國的聯繫,在懷念爭取民主而被屠殺死去的先烈。
今天香港人羞恥作為中國人的身份,因為香港人認為除了經濟上的所謂成就外,中國仍舊非常的落後,政治上仍舊維持獨裁的政府,底層人民的生活更加是被漠視及缺乏保障。紀念六四除了是紀念死者,更是在紀念當天與這群逝去的人,以及今天流亡海外的那群民運人士那個共同分享的中國夢,一個民主中國,一個真正自由平等的先進大國夢。這是一個夢想,假如連夢想也失去了,剩下的就只有軀殼了。香港人羞恥中國的落後,但香港人該不會羞恥民主這個理想嗎?假如香港人也認同金錢與權力也在腐蝕中國人的靈魂,那麼我們是否更要去保留當天的那一個民主夢,好讓這個夢可以等到有機會實現的那一天嗎?
民主應該包含人道,應該包括平等,應該不只是向群眾包裝的手法。六四除了是紀念過去,更加是在反思現在,追尋一個更好的將來。
去不去維園!?或者你更應該思考你在參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