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傷城後記

傷城後記

我能夠去觀賞《傷城記》,算是幸運。最近忙公忙私, 遑論日常消閒、休養生息。如不是家弘邀請, 我也會忘了今年的六四舞台劇目。誠然, 我過去也觀賞過她們的劇目, 唯我基於個人經驗和參與, 總感覺歷史敍事甚至陳年說教的味道很濃, 也不會特別感同身受。不過, 今次經驗, 確有不同。

劇中處境並非是處於風雲色變大時代的角色, 而是一對識於六四、如今面對人生關口的夫婦。故事發展也不是疏理和覆述八九六四的歷史, 而是一個夫婦各有抱負卻內心煎熬的家庭, 尤其是男女主角各自面對在政治信念、家庭和夫妻情間的內心爭戰。我有共鳴感之處, 除了來自史事的對觀(比如港大學生會運送國殤之柱), 也來自男女主角的心靈:政治理想、政治歷練, 成為了她倆的包袱、帶來人性的痛苦、甚至有輕生之念。她們的內心張力, 充滿了價值理想和現實代價之間的張力, 以及個人信念與親密關係之間的張力。例如, 女主角述說個人由最初信奉理想主義式的民主和政治平等, 到經歷政治「迫害」後的犬儒、憤世和報復心態, 確令人難以不寄予同情同理, 也促使人反省追求民主, 是為了更加在地、謙卑, 還是嚮往精英文化和好勝跟風。

男女主角到了劇終, 其實並無實在解決這些張力。其實, 張力消除了, 就沒有意思了。如何和這些張力共處, 才是有意思的事。 女主角被男主角說服, 對人性、世界的悲觀情緒, 恰好是邀請人去努力、堅持下去 (如果世界咁好, 就咩都唔使做啦!)。這套劇的精彩之處, 正是在這些「道理」, 說教色彩甚低, 來去自然, 也觸動人心。

我唯一的懸念, 是男女主角的兩個女兒,並無在劇中現身。世代之間的張力, 尚未帶出, 但在整體佈局和焦點清晰的情況下, 已經充滿劇力。其實, 我看劇場, 微言大義固然重要, 但使人感同身受的個體人性掙扎和突破昇華, 相對於比較、觀照虛擬與現實處境, 會更為深刻有力。而這份人性的體會, 在劇後鳴謝時刻仍然不斷——至少當我聽到中大學生會中國民主基金仍然贊助六四舞台時, 百感交集, 不言而喻。

我想, 這是我今次享受觀看《傷城記》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