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人痛罵戴耀廷返校教書,說他遺下蘇州屎。其實,這場佔領運動已跟他想像中的佔中相去甚遠,而場內的人都說戴不代表他們,又何需對別人的去留有過多的要求呢?更何況他們三個的付出,一定不比我們少。
2) 運動的回顧。很多人說這是一場奇蹟,這確是奇蹟,事前絕沒人想過會佔領夏愨道、彌敦道及軒尼斯道,而且一佔就是一整個月,而各個場內的留守人士、示威者的質素之高,令世界各地的記者都大呼「阿MAY成」,也出乎我們的意料。今次的運動也開創了一種新的沒有領導的抗爭形式。
3) 社會代價。除了阻礙部分地區的交通,也影響到部分商舖的生意,始料不及的是社會的撕裂。或許這道裂痕早就存在,也就是大家對民主、普選等價值的分歧一直模模糊糊的存在,只是沒機會浮現出來,而這場佔領運動迫使大家正視這個分歧,同時令到城中保守中產及社會精英、上層等徹底倒向建制,也助土共在保守基層社會的影響力更鞏固。
4) 運動的未來。堅持一個月已是奇蹟,如何堅持下去難上加難。這個奇蹟,留守義士義工及學聯學民等當然應記一功。不過,不容諱言政府及對手進對失據也造就了這場運動,使之聲勢不絕。從第一天施放87次催淚彈,然後旺角「黑」夜,到「光明磊落、暗角打獲」、金鐘的黑幫清場、旺角的警棍飛舞,再到前兩日的「藍絲帶暴襲記者」,都令到這場運動高潮迭起,相反示威者本身無法將運動升溫。只要政府處理得宜,只要對手和平理性非暴力,則運動必然處於低潮。政府掌握那麼多資源,手上有那麼多資訊,還有大批智囊學者,卻一次又一次的作出錯誤判斷,梁振英更屢次失言,確是豬一樣的對手,但他們也會學聰明,當他們不犯錯,這場運動就會失去動力。何去何從呢?這就是這兩天憂心之處。盼有識之士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