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戾氣日深,警民和不同陣營的市民的衝突日漸增加,使人憂慮。筆者希望我方的抗爭者能夠發揮創意,多用些「以柔制剛」的策略,以避免激化衝突。(我並不是反對「剛柔並濟」,而只是認為在某些地方可柔一些。)民主事業是需要引導和教育非民主人士一同走民主之路,假若讓衝突激化,大家也滿腔憤怒,那只能夠訴諸暴力,而離「以理服人」的目標更加遠了。
Be water、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打坐等等已是帶有柔性成份的抗爭方法(或輔助行為,下同),當然可以繼續使用,而另一些常見的柔性抗爭方法(如獻花)亦可考慮,甚至乎是一些更創新的。
近日連儂牆遍地開花,而其本身已是相當柔性的方法,不過亦引起一些衝突。假如從對方的角度想想,亦非不可以理解:連儂牆是佈置在公共顯眼的地方,而某程度而言這也是「強迫」他們看一些他們不願看到的東西,遂引發一些較猛烈的反應。那如何是好?我的意思不是要完全避免衝突,抗爭怎可能完全避免衝突呢?而意思是希望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和使衝突程度盡量受我方控制,以配合心中的計劃(如果有的話)。例如,正如現在某程度也是這樣做的,若是有人要破壞連儂牆,就讓他破壞,然後在安全情況之下再重整,而再破壞便再重整,這裡強調是一種「立定心意不正面衝突但鬥毅力」的抗爭方式;又例如,可考慮設立「流動連儂牆」,即每天付出一些時間,帶一塊大板或大幕去作為連儂牆(或裝在車上以汽車流動的方式?),離去的時候便帶走它,而由於它純粹是你帶着的私人物品,假如有人搶奪或破壞便可——平心靜氣地——報警;還可想想其他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