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代貼 - chungpui : 保護歷史文化不是一時的抗爭

本文作者是我一位素未謀面的網友.  因其人身在北京求學, 因此未能把文章上載到本港各大網上平台.  遂代為轉貼.

.........................................................................................

保護歷史文化不是一時的抗爭

- chungpui

關於天星,本來有很多話想說,但還是這一句,現在畢業論文要緊,滿腹牢騷還是先乖乖把論文完成。

但有一些事,我還是不吐不快,也很希望有心人替我宣傳一下。

保護香港的歷史文化,抗議和絕食好比垂危病人彌留之際給他做電擊。而病人生病的主因不是政府亂拆,而是香港普羅大眾平日壓根兒不重視香港歷史,也不關心文物保育,頂多只有這裏的一些人嗟歎,那邊又有一些人呻吟一下。然後,該上班的上班,該玩樂的玩樂。

天星一役,把那些嗟歎的聲音聚集了一起,終於扭結成一股民間力量。但我們是否只看到這裏要拆、那裏要拆?還是我們看到背後更深層的問題,即香港的歷史一直被忽略和埋沒?我們能否把天星的激動轉化成長遠的、積極的力量,使香港的文化和歷史不會在瀕危一刻才受關注,而是能在平日健康成長,生根發芽?

香港的一百六十多年歷史,是一個大寶藏。但太多的人事傳奇,連香港人都不知道。你說可笑嗎?我說是可恥。

香港六七十年代曾有一本《香港史地研究》的期刊,但出不到幾期就完蛋了。

香港有一個「香港歷史學會」,但其實只是香港中學歷史科老師的組織,和香港歷史毫無關係。

研究香港史最積極的本地團體是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但這個會幾乎只以英語為溝通語言,與廣大香港市民絕緣。

香港史的著作,英文遠多於中文,廣大市民之間又有幾個會特地走到swindon買香港歷史的書?

上列最後兩項事實還反映了,在香港佔絕對少數的英語社群竟然比香港主流社會更關注香港歷史。

由此,我作出以下倡議,呼籲有心人思考以下行動的可能性:

一. 成立一個香港歷史文化的專門網站及論壇,形式可參考著名的「香港地方」(見:http://www.hk-place.com ),讓更多人認識和討論香港的史地文化。

二. 創辦一本香港歷史文化研究的中文專門雜誌,形式可參考為澳門歷史研究立下汗馬功的《文化雜誌》(見:http://www.icm.gov.mo/rc/PreindexC.asp )雜誌也許可以由香港歷史博物館或相關機構主導出版,目的是提供一個發表香港史地文化研究成果的平台。

三. 成立民間研究香港史地文化的興趣組織,以中文為主要語言,形式可參考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見:http://www.royalasiaticsociety.org.hk/ ),負責組織香港史地文化的公眾教育活動。

四. 鼓勵香港的大學/大專成立專門的香港史地文化研究中心,培養香港史地文化研究的專門人材。其中以中大、浸大、珠海較有可能。

很對不起,我人在北京,很多香港著名的討論區或網站都上不了。如果有人認同上述倡議的話,還望能代為轉傳,先謝了。本文作者放棄本文版權,歡迎隨便轉載。

原文 : http://www.xanga.com/chungpui/556592100/ovo.html

原作者的 blog :  http://www.xanga.com/chungp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