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一個通勤者的未來

一個通勤者的未來

大學三年級的我,這一年一直過著「通勤」的生活,每日用近四小時來回元朗的家和中文大學。每日清晨,我拖著疲倦的身軀,擠在上班的人潮之中,在車上搖恍1.5小時,到大學再排隊上校巴,好不容易站到山上的課室。晚上,我又拖著更疲憊的身體,擠在鐵路站的入口,我抬頭看一看鐘,再站兩小時才回到家,才睡幾小時又要再爬起來,只為再通勤....一想到這無法逆轉的循環,我就欲哭無淚。我真的十分懷念過去學校、小商店就在我社區內,「一出門上學去」、「一出門上街去」的親切。

我之所以要被迫通勤,原因是我是一個住在新界的低增值人士。近年內地生的比例漸多,故本地生除非住離島,否則就算住天水圍都難以有宿位。我住后海灣近米埔的濕地,我的一個朋友住香港仔鴨脷洲一樣沒有宿位。我們這類學生,如果要增加住宿的機會,就要對大學「有貢獻」,例如上莊等。我有時在車上,看著窗外掠過的,一幅幅與我無關的風景,嗟歎之際,也會安慰自己即將畢業了,以後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直至「珠三角灣區跨境行動計劃」出台,向我這個熱愛香港的青年宣佈未來一世的生活模式原來已被規劃─—十二五規劃內的「移居灣區」!! 這個移居灣區的理念,就是用基建把新界的鄉郊與內地的城市「無縫銜接」,把新界西北原用作農鄉生活的大片沖積平原打造成「城市客廳」,打造「一小時通勤圈」(1)。不單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被摧毀,在地的居民都會被預設為通勤者,以深港西部機場鐵路這條「準高鐵」每日來回於深圳前海和香港城市客廳之間。我們將被迫與社區割裂,名副其實地成了住在客廳的「客人」。正當我為即將畢業而鬆一口氣,政府竟然告訴我過去一年的通勤將在未來數十年的日子永劫回歸,成為一個永不醒來的惡夢。(2)

更可怕的是,在「移居灣區」的規劃下,有資格在「城市客廳」中宜居的客,只會是內地的「大豪客」,銀行家和官員口中的「高增值人士」(3)。 住在綠道走線旁的我,就收到地產商的連環信件,想高價收購伴我渡過童年的家(6)。而在被「深港西部機場鐵路」貫穿的洪水橋,地產商都已蓄勢待發,申建天價豪宅,只待高官自動奉迎地用《土地收回條例》抬走六條非原居民村內一戶一戶新界人。他們的去向? 會否像在荃灣一個重建項目一樣(4),十個受影響老人中,有七個在上樓三年內死亡? 按新界西北研究組的考察,洪水橋的老人也不少,他們習慣鄉郊生活,是否適宜「被移居」? 他們會否像荃灣的上樓老人一樣,移居作為死亡的前奏?

新界的居民,也曾面對過一場「移居規劃」。在新界西北風雨飄搖的日子,我重溫了這段發生於清朝的移居史。公元1661年八月,遠在北京的清政府為孤立鄭成功而頒布《遷海令》,當時寶安縣(含新界)三分二的人口被要求向內陸遷移50里。可是居民卻對此一規劃一無所知,直到實施時才倉惶上路,流離轉徙。這些被移居的居民,部份「隱入山林」、部份「不知所終」。至於「貧賤不能移」的老弱,「或服毒,或投河,或闔家自殺」、「男女幼童,賤價而沽,男童斗穀,女童百錢。」(5)

看著作者的描述,背上一陣寒意,難道這些先民的過去,就預示了八十後的未來? 從建制對菜園村的暴力可看到,對於土地不離不棄、與社區緊緊相連的人,政府都會毫無人性地把美夢粉碎。從大學生$4000的實習計劃可看出,我們青年人的青春有待在深圳前海「賤價而沽」。

也許我們的先輩都曾經歷過「移居」,才在香港落地生根的。可是,這條香港的根,是一條我不想再次拔起的土地情。先輩們千辛萬苦才逃離暴政,來到香港,難道只為重過一種不由自主的生活? 難道只為,在長官意志下,被規劃成通勤者,生生世世營役於著流離、流離的圈套?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 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 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中庸-第十章》

--

1. 大珠三角城鎮群建一小時交通圈 與港澳無縫銜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gangao/2009-10/29/content_12354560.htm

2. 唐英年一億人毀滅香港計劃
http://plastichk.blogspot.com/2009/07/blog-post_22.html

3. 王震宇認為「低增值人士」應該離開香港,以騰出空間讓高增值人士來港。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1/25/YO1101250002.htm

4. 地產政治研討會 陳劍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hodlC1fX2s

5. 《新界簡史》劉潤和 1999

6. 綠道刺激艇仔游說賣地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303&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503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