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覺,雨傘已撐開已一個多月了。 在這段期間,有血有汗、有笑有淚,無法用三言兩語盡言。或許, 有人還沉醉地生活在佔領區的所謂烏托邦之中,但必須要提醒的是, 這是全方位的抗爭,我們不可以看輕爭取民主的難度。 泛民二十多年來為何未能成功爭取民主?他們做不到, 在於覺悟不足。所以,我們必須緊守自己的崗位, 讓活動發揮出最大的力量。
在前線的,體力、士氣最重要,然後就是策略和配給物資。 要以士氣意志來壓倒零星的粗暴反對者。 在後方或暫時退到後方的人,不可不仔細思考各方意見, 更重要是團結我方,整合最大公因數的共識。 還要提防藍絲帶和信心不足的同伴所帶來的壓力。
我們最主要的佔領地從不是道路,而是民心。牽動 民心就能讓更多民眾向我們靠近。所以,我們必須費盡唇舌, 去爭取更多的信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是似連繫著非連繫著, 一放手,彼此之間的關係就如脫繩風箏,隨風飄走, 但我們還是要緊握著會割傷皮肉的玻璃線,不要讓風箏飛走。所以, 即使再難說服,都要說服更多人,就算他們不太主動參與運動, 亦需要最低限度的改變,起碼多看時事,多溝通。 這並不是有意強迫,而是要配合環境,隨形勢而改變。( 當年大量工廠北移,由輕工業轉型,有人不受任何一點影響嗎?一台 獨大的局面,觀眾想看免費電視但毫無選擇, 這想的環境有誰能置身事外?!但直到今日, 有曾出現過一個堅持為這個不合理現象作出投訴, 而他又會反對雨傘運動的訴求的人嗎?更重要的是會有這樣「 想要公平公義,但不想要更公平公義」 的一個重大而不可妥協的理由嗎?)
而這種改變,是有意義,而非破壞性的改變, 正如父母三番四次用心叮嚀子女讀書,讀書不辛苦嗎? 思考不辛苦嗎?那為何我們共識認為孩子要辛苦地讀書?! 溫水煮蛙是舒適而毀滅性的,進步是痛苦而幸福的。 所以民主才是這樣難,難得猶如夢想而又值得付出汗水渴求!
所謂真正的民主,是要令到大部分人都關注社會, 而不再是由少數精英的話事權,這種關注不只是口頭上說說算, 而是對社會發展和下代未來有切膚之痛。 這意味每個人都必須具備更強的民主意識, 即是每個人必須思考得比自過往一直的更深刻,觀察得更多, 必須用更多的時間和心力去關心社會,這種付出、 辛酸並不是為着具體的物質成果,而是為着公平、公正、 公義和未來這些長遠的價值觀而作的短期犧牲── 這顯然與香港以往多勞多得既價值觀有異, 但我們不妨把目光放遠些, 就會發現這其實與我們相當這個金融社會相當熟悉的投資的原有本質 概念並無二致。放棄短期利益,換來長遠未來的美好和自由。
長遠而言,港人已逐步養成密切關心時事的習慣, 但進一步是要辦一份真正為大眾發聲,反映民情的民間報章, 而電視台在港視和其他的電視台相繼開台後, 亦要持續有更的市民作出監察。再進一步, 甚至最近有人提議設立中立的電子公投機構, 可以在日後的重大事情上發揮關鍵的參考作用和表決功能。 這些一直以來政府沒有想過為未來而做,沒有遠見和膽識做的事, 絕不能再只是紙上談兵。理想不能只是一個虛無而遙不可及的夢,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麼的一分力,推動理想,讓理想成真正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