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雨傘故事】 夏愨村的大埔谷

【雨傘故事】 夏愨村的大埔谷

【大埔友Kitty】
夏愨村的大埔谷

夏愨村繼各個豪庭後,兩星期前再推出新樓盤,「闌珊」一至五號,靈感來自177呎奇盤的大埔嵐山,中間的幾張地蓆就是「大埔廣場」。大埔人Kitty本來獨自留守金鐘,兩星期前在網上提議留守的大埔人聚在一起,互相照應,自此成為大埔人在金鐘的聚腳地。

大埔友聚腳地

一走進大埔谷,Kitty熱情地招呼我坐在「大埔廣場」。廣場中有兩位身穿校服的中學生,放學後就從大埔出來,買麥當勞在這裡食,食完就回大埔。其中一位中學生的父母反對他出來,Kitty對他說:「記得要告訴父母你們出來,讓他們知道你在做甚麼,通常他們反對都是因為擔心,千萬不要瞞他們啊。」其中一位中學生想在場內印Tee,但是攤位今日沒有開,「放低我幫你們印吧,下次過來在我的營內取回。」

兩位中學生離去後,Kitty說「926放第一次胡椒噴霧我就即刻衝出來金鐘,學生需要保護,我可以站在前面幫他們擋。」Kitty認為學生最無辜,「因為我們當年的政治冷漠,無了解清楚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早已埋下伏線,令年輕一代今日要走出來。」

入夜後,放工的大埔人陸續到來,坐滿「大埔廣場」。大家傾談大埔近況、谷內趣事、佔領意見。雖然素未謀面,但是感覺溫暖。還有加入了大埔谷的沙田人,買一大包飲品和零食過來。傳說中街坊街里的親切感,在夏愨村重現。

政治Post與大埔無關?

數年前,大埔人發起「Tai Po大埔」Facebook專頁,又稱「大埔谷」,交流大埔生活資訊,Kitty一直都是花生友,只看不Post。自佔領行動開始,大埔友開始分享相關新聞。初期有大埔友認為谷內太多政治Post,與大埔無關,有的說要退谷,有的提議另開政治谷。結果,大埔谷人數有增無減,雖然另開政治谷,但是大埔谷內每日仍政治Post不停。

「生活本來就離不開政治。早前大家在谷內討論領匯收購大埔大元邨街市,這又算不算政治議題?關不關大埔?總有些政治是踩上你心口,避無可避。」Kitty認為想退谷的人不如了解一下為何大家不斷出政治Post,大埔是香港其中一個地方,難道可以獨善其身。

大埔谷內聲音多元,有支持,有反對,亦有五毛,「的確有些人承認收了錢寫Post。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可能他們覺得今次賺到三千蚊,夠今個月生活,不在乎日後有無真普選,不理會子女的未來,總之這一刻有三千蚊落袋。」Kitty認為應對五毛的最好方法是無視他們,「有時回覆幾千個留言太誇張了,反而鼓勵他們繼續在此寫Post賺錢。」

有網民認為但凡簡體字Post或留言就是五毛,Kitty認為他們可能是新移民,「新移民在內地環境長大,反對佔領都好正常,需要時間適應。有些反對的聲音亦有道理,例如不滿我們阻街,總之就唔好阻住佢個仔返學、阻住佢老公返工, 每人的著眼點不同。」

香港人仍互相互愛

回首佔領一個多月來的日子,Kitty覺得香港人好叻。「好多人話我們是暴徒,但是我們從沒打爛過一塊玻璃。從未見過一個抗爭有人自發洗街、派熱飲、送糖水。香港人仍然互助互愛,只是搵食令我們過去變得冷漠而已。 」

(原文載於雨傘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