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想,並非否定想像,而是在理解當下限制投影未來。
那夜八時,靜坐人海,你我非不怕。你我的歌聲,從某些人看來,是世界的雜音。從有些人看來,是亂世的安寧。感謝林夕和Pan兩位香港詞人,感謝明哥阿詩和一眾香港歌手。香港粵語流行曲從沒有離開過她的時代,從沒有在迷霧中退場。那夜,我想起家駒。
那夜十時,人海漸散,有種說不出的害怕。怕,再沒機會任意呼喊。怕,就此曲終人散。怕,我再不是我願意成為的自己。繼續佔或撤,已有不少勇謀並全的人提及。留或溜,將會成為香港人的經典迷思。也許,或此或彼,只是一個錯誤二分。
那夜凌晨,獨坐房內,有種說不出的忐忑。心靈自欺是常態,但身體總不會自欺。似乎身邊留守的朋友少多了,我會安慰自己:這是沒有明言的輪班制。政治學談選民心理,大敗陣營會在下一次選舉復收失地。歐洲國家的執政黨輪替,常如鐘擺流轉輪班。我知道這是奢望,在這片土地,能看到鐘擺並不是幻想。
心內忐忑並不非如此。我恐懼,身邊的你或他,還有她,心裡的信念會一下子崩塌,往後的人生再不相信理想這回事,再不相信人性可以如此。我是一個悲觀地積極的人。早知抗爭路遙,將來才知馬力。忐忑,是為了一些朋友,發現原初目的達不到,而拚棄已經歷的一切。「後佔領」的心靈調度和治療,總有些人需要,需要你和我走在一起,再思考如何走下去。此刻,我會說,歷史發生了,連上帝也沒法抹殺。我只擔心,歷史會被某群人抹黑。
那早清晨,打開臉書,有種說不出的安慰。友人說,在流動公民講堂認識了一些中年人。他們說:「我們之後每個禮拜都要聽書!」佔領至今,民生問題逐漸浮現,特別是復課後的交通情況。佔領至今,民生關注也逐漸浮現。人們會關心當下的不便,但原來人們也開始關注不便背後的不公。我們要延續大家的好奇和質疑,把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一次過勾出來。近十年,常聽到「深層次矛盾」這個深層次的詞。不把說話說清楚,不外是說者智力未及,或是有意迴避隱瞞。
近日,關於新移民歧視條例的資訊,都在你我的手機出現。其實諮詢,一早掛在官方的網站,只是我們沒有積極關注。往後,會否有一個臉書專頁,把政府相關的諮詢事宜簡潔陳例,好讓香港人容易接觸呢?
佔領撐小店,小店撐佔領。朋友問,小店會否被政治打壓。我說,與其憂心這回事,不如理解為何我們要撐小店。到小店消費,可能令你不方便,甚至可能令你付出多一點的金錢,得不到最優質的服務。當你明白,原來自己「只到」大型連鎖店消費,是助長制度不公義時,你會明白,手上的十元廿元,代表一種公義,一點一滴改變世界。不需要成為甚麼慈善機構的總理,才能幫助有需要的人。慈善,就在你手中。
想起首幾天的佔領行動,我在添美道的物資站遇上一個熟悉的身影。我其實不認識她,但知道她是卓佳佳,馬寶寶社區農場的負責人。乜香港仲有農場咩?是的,還有人研究香港農業。昨日經過銅鑼灣,劉海龍談本土農業與香港政治。啊,作個提醒,他們都是八十後的香港人。水泥地上種菜,不是怪談。
在石屎森林栽種,還有一種,叫筆耕。自「主場新聞」年代,我已是區家麟和庫斯克的粉絲。這些博客,成為我在異鄉暫住時,與香港精神上連結的橋樑。還有一個獨立記者叫陳曉蕾。她寫死亡、寫剩食,寫出這個城市的脈搏。這些人,或許你曾在金鐘旺角,擦身而過。
居港多年的少數族裔都走上街頭,一個住在香港廿多年的外國教授,亦深思自己應否佔中。當然,可能還有一直存在於香港電影神話的黑社會人士,都冒出頭來。警民於街頭上博弈,令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警權」與「警察武裝化(與公安化)」的問題。最荒謬的是,至今缺席街頭,似乎只有把玩遊戲規則的政商集團。
很多很多的問題,讓我們「否想香港」。
這個時份,重聽那首曲,有種說不出的力量。
141007(21:02)
筆者按:請讀者真的延續思考,更重要的,延續行動。每個人能力有限,視點也是。我看到這些面貌的香港,你們呢?
1. 文中提及的政治學概念,稱為鐘擺效應(pendulum effect)。亂世中,多讀點書,可能是定心丸。
2. 《撐起雨傘》一曲出自阿Pan,一個廿多歲的香港年青人。
3. 小店撐佔領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KShopvolution
4. 佔領撐小店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ges/佔領撐小店/723975331013778
5. 位於新界馬屎埔的「馬寶寶社區農場」網頁:http://mapopo.wordpress.com/
6. 關於「農青」劉海龍,可參看〈農業,讓人活得有尊嚴—專訪農青劉海龍〉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5661
7. 關於庫斯克,他的自介:教育工作者、博客。信奉自由主義。現正為雜誌《E-zone》、《明報》、《香港經濟日報》通識版、香港電台通識網等媒體供稿,著有《通識我主場》一書。他的主場: http://www.kurskhk.net/
8. 區家麟說:曾經夢想浪遊世界,竟然實現了一大半。行過萬里路,又發覺,不如讀萬卷書;很多話要說,請讓我慢慢說。他的主場:http://aukalun.blogspot.hk/
9. 獨立記者陳曉蕾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ournalistchenxiaolei
10. 我說的那個美國人,他叫麥高登(Gordon Mathews),為中大人類學系系主任。若說香港的重慶大廈,我敢說,肯定沒有比他更清楚。高登教授的著作:《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
11. 「否想香港」這個詞,我從陳清僑老師的公民講堂聽回來,出自《否想香港-歷史‧文化‧未來》 (Hong Kong Un-Imagined: History, Culture and the future)這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