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係3號黃綺婷,我選呢區架」,每天經過協和街的觀塘居民,不論上、下班的時間,都會看見一位衣著和打扮端正的年輕女士,用嬌雅的聲音呼喚自己的名字,然後隨隨地向你派發她手上的宣傳單張。
人稱ET的黃綺婷由細到大都住在秀茂坪曉麗苑,是一位「落地」了解觀塘區的議員候選人, 任何有關觀塘區的問題她都能逐一解答。即使住在觀塘區, 她仍頻頻落區洗樓, 讓更多街坊認識和支持她,她希望打破這區多年來由單一議員的連任,並在這裏紥根「小基地」服務這區不同階層居民。
走出來改造社區 全因自己是一位「媽媽」
黃綺婷4年前成為媽媽, 開始發覺觀塘社區配套對她影響甚大。當時她作為孕婦,從曉麗苑到聯合醫院,需要艱辛地走過陗峻斜岥和重重樓梯,倘若一些孕婦或長者住在地方更高於曉麗苑的寶達邨,她們要到聯合醫院覆診,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即使孕婦和長者乘搭到聯合醫院的23號小巴,但當面對繁忙等候時間,或路面爆水渠,整個寶達邨和秀茂坪邨的交通樞紐隨即癱瘓。
2012年政府提出「無障礙通道」措施,於部分地區的行人天橋、隊道或高架行人道興建升降機,以方便老人家和傷殘人士,黃認為此措施適合觀塘區的需要,特別是途經寶達邨和聯合醫院的居民,「無障礙通道正可為居民提供另一選擇」。
兒子出生要人照顧,家裏請不到傭工,父母又要全職上班,黃綺婷說:「好頭痕,好難搞」,觀塘區的另一問題是缺乏托兒服務,她於是向公司頻頻請假,在家中照顧一對仔女,其後要靠跨區的社區中心托管仔女,「其他地區的社區保姆配套充足,唯獨觀塘區是不完善」。黃綺婷表示,某些社區設立的保良局學校,為2歲以下小童提供托兒服務,時間由早7點至晚上6時,媽媽放工後便能接仔女回家,如觀塘區有這類學校能「大大舒緩在職媽媽托兒的壓力。」
民主意識帶入社區 街坊要為自己爭取權益
在過去一個多月,黃綺婷每天到協和街接觸街坊,除了希望用熱誠打動街坊來支持她,更重要的是讓街坊意識到「要為自己爭取權益」。她察覺到,單是市區重建的不公制度,基層市民害怕面對繁複冗長的文件,寧願接受最低的賠償金離開自己多年紮根的家園,他們得不到原區安置,亦不懂得為自己的權益發聲。
正因如此,黃綺婷製作了不少政綱單張,長者安老、婦女支援、租金管制等多方面範疇都涵蓋在內,不是要表現自己什麼都能爭取,而是希望讓不同年齡和身份的市民都知道,社區的配套與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包括觀塘區長者面對安老院舍宿位不足,婦女面對托兒苦惱,青年面對房租樓貴而不能置業,關鍵在於居民會否重視政綱中所提出的社區問題,「我爭取的同時,街坊亦會懂得爭取」。
(觀塘J30協康選區有三名候選人競逐:周頌平、陳振彬、黃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