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七一特刊 6】對社區有感情 便會起來捍衛自己的生活——城西關注組 張朝敦

【七一特刊 6】對社區有感情 便會起來捍衛自己的生活——城西關注組 張朝敦

問:你是誰?
答:我是張朝敦,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者,亦是古物、舊地圖收藏家。我對香港歷史很有興趣,對香港舊事物作有系統研究。第一次的研究是關於石牆,只要看到石的圖案我就可推測石牆何時落成。2014年,我因為參加雨傘運動認識城西關注組其中一位創辦人張啟昕。他知道我喜歡「儲嘢」,便帶我加入關注組「講故」。

問:你搞的運動是甚麼?
答:城西關注組是一個「傘時組織」,在傘運期間成立。當時西營盤德星里有業主打算重建起插針樓,我們於是組織街站並創立關注組。我們主要關注中區規劃議題,例如第三街興建酒店、中正街興建新樓,亦會向街坊解說區內歷史、籌辦社區學堂、導賞團、放映會等,同時會推動善用社區設施,例如正街有街市空置,會要求政府放租或reutilize。

記得當初沒有太多人留意城西關注組,但般咸道石牆樹被斬後,有記者找關注組訪問,讓更多區外人認識,讚好Facebook專頁。之後我認識了關注保育的人士,例如中西區關注組會找我去看閣麟街唐樓的石牆遺址,從此城西關注組不單是地區組織,亦關注全港性的保育議題。

問:推動力是?
答:城西關注組希望鼓勵街坊參與社區規劃過程,社區規劃最理想是由下而上,由市民主導,但前題是要有人願意關心社區,付出時間發表意見。我相信街坊增加對社區的認識,然後產生感情,便會捍衛自己的生活空間。

問:你覺得民主是甚麼?
答:民主是一個制度,保證一群人不會比另一群人更公平。這亦是我選擇抗爭的原因和動力。現今社會愈來愈難達至公平,某些人願意親近某些派,便會比其他人更有機會「發達」。民主制度便是要杜絕利益群體的產生,因為權力會輪替,不會累積。

問:你有甚麼想跟七一遊行的參加者講?
答:我很尊重仍然來七一遊行的人。我相信要推動社會改變,並非透過「好激烈」的手段,因為參與的門檻太高,試問有多少人願意犧牲自己的工作甚或「坐監」?民主運動要讓社會改變,需要一個門檻低、愈來愈多人參與的運動,人數之多令當權者沒辦法不回應。在遊行中看見身邊戰友和其他人有同樣理念,互相產生共鳴,鼓勵更多人參加運動,才是非暴力抗爭達至成功的要素。有人認為雨傘運動失敗,因為沒有成功爭取任何東西,但我認為雨傘運動成功聚合最有韌力的人,令這群人互相認識、互相組織、互相鼓勵便是真締。

文:林俊謙
攝: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