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狀元」佔中:吹皺一池春水

每年放榜,學子奔波之餘記者亦勞碌,往年捕住狀元追訪,現刻又要追問「學民仔」的成績。雖然誰考成怎樣,基本上與我無關(自己學生除外),不過讀報問某某狀元是否佔中,真係猶如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看不明白,為何要問狀元是否支持佔中,而不見其他新聞問主角是否支持佔中?家庭糾紛新聞為何不問打老婆的男人是否支持佔中?漏煤氣的新聞為何不問戶主是否支持佔中?兒童感染疾病的新聞又不見問醫護人員是否佔中?諸事不去問,卻偏偏在考生放榜時問一個「普通中學生」對佔中的睇法?

請「狀元」講佔中,彷彿精英支持佔中,有「加持」,便更是「正確」或更「威」。實際上,緣何狀元就應該/不應該支持佔中?支持與否又如何?公開試考得好,不見得對公共事務關心;對公共事務關心,又可立場各異。考試只是教育籂選機制的中途站,香港去政治化的教育從不見公民意識,而只作籂選適合升學的門檻。不知記者提問意義何在,卻終歸折射出整個社會依賴精英的心態:「嘩,狀元都撐喎!」/「嘩,狀元都唔撐喎!」

香港的社會運動,似乎往往是所謂「精英」帶動。70年代是火紅年代,大學生成為運動主流;80年代開放地區議會選舉,推動的是社工、教師以至律師等學歷較高的精英;90年代精英化作政治領袖,到去年戴耀廷提出佔中是學者,現刻又回到學生。在香港社會運動的歷史中,反殖反資的運動、民族主義的運動,都因政治因素被掩過,而不見司徒華談及學友社中跳舞的一個又一個真心「愛国」的普通學生,亦不見新蒲崗工廠中第一批為薪資待遇而憤起抗爭的工人。望返轉頭,每每我們讓所謂「精英」領袖帶頭搶占鎂光燈,卻不去過問真正參與的普通「凡人」。

然而,公民運動並非精英帶動,而是全民參與的戰役。不論是港大的周永康,抑或副學士黃之鋒,以至7月2日被捕的義士,是普通的學生、白領、藍領、老人,身邊每天擦身而過的你和我。社運路上,不去談精英,而是只要是香港人,就有肩並肩、手挽手,為自己的社會未來發聲的權力和義務。

精英與否,根本毫不相干。反而是我們有沒有看見真正誓死抗爭的每一個個體,每一個有血有肉的、卻在鎂光燈以外的祖與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