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七年六月,筆者在《民意快訊》第十期發表編者的話,題為「主權回歸與六四回顧」:對很多人來說,九七年六月是個狂歡慶祝的日子,因為殖民地時代即將結束,新紀元即將來臨。可是,對不少人來說,六月也是一個悲慘的月份,因為八年前在北京發生了流血事件,香港人念念不忘……
二零零零年六月三日,《香港大學民意網站》開始運作,第一篇網上新聞公報,就是關於六四事件的民意調查。當時是六四事件十一週年,公報記載:市民的主流意見是支持平反六四者居多,又有超過半數認為中國政府在六四事件中處理不當。不過,大部份被訪者對改善中國人權狀況抱有一定的期望,並有信心中國會朝著更理想的方向發展。此外,一般被訪者均認為港人有責任推動中國的民主及經濟發展,當中有較多人認為經濟發展比民主發展更加重要。
又三年,六四事件十四週年,筆者發表文章「六四意難平」,寫道:在研究的崗位上,我須要科學客觀,公正持平……調查結果並不符合我的意願,但站在民意研究的崗位上,我須要「依書直說」。這是歷史替我繫上的情結,亦只有歷史能夠替我解開……中國要踏上民主之路,不是單靠幾個異見人士便能支撐大局,也不能靠地處邊陲的香港人每年喊幾聲「平反六四」。我們需要同胞的醒覺,和國家領導的醒覺。最好特區的領導班子也醒覺:民主並不可怕……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六四情結必會解開。到時,我們回望基本法二十三條的爭論,普選行政長官的訴求,甚至是一國與兩制的表述,都只會一笑置之。
今天,民研計劃又在六四事件二十八週年發表調查結果,雖然主流意見改變不大,但同情中央政府的市民就有所增加。回望過往的數據,可以發現香港市民對自己擔負中國發展的角色定位,在2011年開始有所變化。當年,認為香港人有責任推動中國民主發展的比率大幅下跌8個百分比至67%,然後一直在七成以下徘徊。而有關香港人推動中國經濟方面,其走勢亦如推動中國民主發展責任一樣,在2011年明顯下跌10個百分比後,一直未見回升。
要了解香港人角色定位的轉變,不妨借用其他民調數據作為參考,而有關身分認同的調查可以視作重要參考。合併分析顯示,當香港人對中國人身分認同感減少時,香港人對中國民主和經濟發展的責任亦相對下跌。自我反思,不少我輩的香港中國人,堅持平反六四,或多或少亦是出自對同胞的關愛和對中國發展的緊張,所謂「愛之深,恨之切」。特區政府要推行國民教育,又要削足適履,就只會製造更多「無根的一代」。新一代香港年青人如果開始遺忘六四,並非好事。
去年今日,筆者寫道:八九六四,是歷史給我最大的烙印。我在九一年開始進行民意調查,或多或少是基於我對六四事件的分析……我這一輩,在大學校園目睹六四流血,終生難忘,不是任何民調數字可以清洗……年青一代轉移目標,爭取本土建設、與世界接軌,可以理解,值得體諒。畢竟,是誰令他們失望,是誰令他們改變,我們清楚。
去年的文章以「相信歷史,相信真理」作結。今年也是一樣。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所屬機構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