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八十後」這標籤背後的禍心

據知,「八十後」本是指大陸在78、79年先後提出改革(當年口號是四個現代化)與及一子政策後出生的人,所以這名詞是有特別及明確的含義的。也所以,內地人亦不會胡亂說甚麼五/六/七/九十後。
但為何「八十後」突然被急速炒作起來呢?我恐怕這內中藏着禍心。它的操作方式就如中共一向慣用的‘定性’伎倆般,試圖將反對者定性為一小撮人,而「八十後」本身已是一條明顯的界線,將反對者定性為一班八十年代出生的,暗示是入世未深,的一撮人,於是無形中就將他們與其他年代的人分隔起來,即起分化之功。而且它影嚮的不止於八十年代與非八十年代出生的反對者,也包括身為社會大多數的普羅大眾,令他們望名思義地產生一個印象,即認為反對者不外是一班愛攪事的後生小兒。這樣就可以將一個本來是深層次的矛盾(順帶一提,共產黨心目中的深層次矛盾,一向是指階級矛盾),一舉簡/矮化為,並轉移大眾視綫至,不外是一個代溝問題!
或曰,「八十後」這標籤或會(或會而已)吸引多一些青年投入此運動,但這仍是得不償失的。
改人花名這個玩意,大家在讀書時都曾(被)玩過不少罷。起初,只是有條口痕友忽然叫你一聲白痴強或八婆珍,但如果你唔夠胆及時反X佢,咁好快就多吓一啲再多一啲人咁叫你,到其時你就擺脫不了。
花名,正如其他各式各樣的社會關係般,都是再生產(Reproduce)得來的。別人叫你白痴強,而你卻又應之,這已構成一次再生產這花名的過程了。同樣原理亦應用於「八十後」。
換言之,大家不該再重覆之,並應切斷那再生產過程。話時話,公民抗命其實也是一種切斷(權力)再生產的過程!因為權力也是又一種須不斷被再生產的社會關係而已。
正是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也必得正名:
不是「八十後」在搗亂,
實在是公民社會正冒起!

事實是,我們是公民,是不願再為愚民順民的公民,而不是甚麼十後,況且這個世界不是由官、商包辦的,還有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公民社會雖仍幼嫩,但環境與條件(例如互聯網)現已變得有利公民社會的長足發展。政府/商業/公民社會,必將是廿一世紀的新三權分立!
公民社會不止正冒起,而且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全球公民社會(Global Civil Society)。這事實,已開始展現在大家眼前,且不止發生在香港,而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
歷史告訴我們,趨勢在初起時,能先行察覺者,總是少數。(等到你身邊的叔伯兄弟姨媽姑姊皆認同時,已是勢所必然了。)且以此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