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日子,除了檯面上的反送中運動,便是籌備地區工作,一下子湧現大堆想參選區議會的人。
有志服務社區,勇氣可嘉,且看NOW新聞的政情分析:「泛民對區選樂觀」、「建制對區會選情悲觀」,之但係,參選未有清楚認清局面,還有要付出的代價,我對於不問情由的樂觀感到相當不安。
如果有人覺得反送中可以類比03年擱置23條的區選大勝,恐怕太過想當然。03年建制派還算是和民主派在差不多水平決鬥,03年後中聯辦積極介入社區,建立綿密的動員力量,上屆一下子可以摧毀葵青屹立多年的民主基業,幾多選民摒棄建制、幾多新登記選民,都不能忽視對方比03年早已進化到另一次元的事實。
我們活在2019年,如果沒有吸取前人教訓,民主運動就沒有進步。07年,乘反23條浪潮勝選的人做了一屆,便敗陣八九。(柴文瀚常諷刺他是死剩種)曾鈺成有篇「來如春夢 去似朝露」,揶揄灣仔民主派全軍覆沒。我請每位準候選人細讀那篇文章,吸取對手踐踏我們的血的教訓。給你贏一屆有甚麼用?你那四年遠遠達不到稱職區議員的水平,你不是為民主贏取勝利,而是令街坊對支持民主的人感到厭惡、羞愧:「原來支持民主的人,問佢點搞我屋企問題都唔見人」。後人要光復社區,變得更難,更無法回天。每個服務社區的人,他們就是支持民主的人的樣式,影響的不是一屆之勝負,而是一個社區對民主運動的整體印象。
所以,我在2009年思考應否服務社區,給了自己幾個心理準備:要做,就一定要贏,選前付上兩年時間。一旦做到區議員,一定不可以去似朝露,要有連任的心理準備,吸取前輩范國威的忠告,要努力做好議員工作,目標是第二屆再放甩對手,才對社區負責任,對後來者負責任。要做到這幾點,給出的至少要兩任任期,八年時間。
新聞說有35萬人登記做選民,有甚麼好歡喜?沒有甚麼好歡喜。下圖說明,以往的選舉年,比一般時有更多選民登記不是新鮮事,登記了也不代表民主派會贏,七除八扣投票率、對方登記數字,不見得多很多票。
我覺得胡志偉對我說過一番話十分好。服務地區,技術未精可以慢慢學,心態才最重要。輕浮、離地,服務地區認知會有偏差,輕重會有不分,有穩實的心態,才能全心付出,走最遠的路。
今天我把路走了八年,絕對算不上甚麼,我更佩服好多前輩窮幾十年,持續地走地區服務的路。我也不敢說自己做得很好,看麥潤培、趙家賢,他們的成績才是最好的例證。連登早前有篇文說,我和這個政權的鬥爭,不是幾星期、幾個月的付出,而是窮一生的付出。
我希望有志服務地區的朋友,先問自己有沒有長遠服務的心理準備。做區就似拍拖,你要想怎樣愛這個區。不是說「推翻建制」,便能夠正當化自己做區,好多人根本沒有準備、沒有正確態度,結果是霸著茅坑白費了街坊的期待。
沒有足夠心理準備者,真的,不要輕言說想選區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