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礦難頻發 中國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礦難頻發 中國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國政府犧牲環境、人權甚至工人的生命來追求高速經濟發展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了。這次孫家灣礦難再一次向世人顯示了中國是如何達到年均9%的GDP增長率的。

    我們仍然清楚地記得去年11月致使166名礦工死亡的銅川礦難和10月份奪去了148條生命的大平礦難,以及在這兩次主要煤礦事故之前的9個月裏遇難的4153名礦工。幾個月以後的現在,又有203名礦工遇難,又有203個家庭失去了他們的親人!我們禁不住要問:中國的煤礦工業到底怎麼了?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礦工業,去年一年的煤產量占世界的35%,這些它都可以引以為榮。然而,占全球80%的礦井事故死亡率就不是什麼可以拿來炫耀的事情了。即使官方數位都顯示,中國的煤礦業每天要犧牲至少15名礦工的生命才生產出了足夠的煤來支持經濟的發展。 (博××訊 b-o-x-u-n.com

    這個死亡率是南非的30倍,美國的100倍。然而,一名中國礦工年平均產煤量為321噸 — 僅是南非礦工年均產量的8.1%, 美國礦工的2.2%。

    很簡單的事實就是:中國以高得多的死亡率來生產少得多的煤來支持貧富分化不斷加劇的中國經濟的發展。

    中國政府發起了一場運動來規範缺乏必要的安全設備、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私營小煤礦,但是成百上千的小煤礦還在開著,或者在短期關閉後又重新開工,他們使用的仍然是過去落後的技術設備。另外,那些一向被認為裝備良好因此相對安全的國營大煤礦也根本不象想像中那麼安全。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但是中國礦難頻繁卻一直得不到解決不是沒有足夠的時間,而是另有原因:利潤。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採煤又不需要尖端的技術和昂貴的設備,再加上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使得煤礦成了低投入高回報的聚寶盆。利潤的誘惑使得很多礦主,國營的或者私營的,根本不去顧及礦工在不安全的工作條件下開採的巨大風險,不去顧及生命的價值,而只一味追求產量和利潤。

    中國政府不是沒有能力,也不是沒有資金來解決煤礦業的高事故、高死亡率,只是它不願意去做,因為那將意味著額外的投入,意味著產量的減少,意味著利潤的降低,而這些都不是它所希望的。於是,陳舊的設備依然在使用,必要的安全措施依然沒有到位,事故依然在發生,礦工依然在死亡,而中國的經濟也依然在高速發展。

    除了經濟的原因外,政治的因素也不容忽視。政府不但自己對頻發的事故不採取切實的措施,也不允許礦工成立獨立的工會組織來保護他們的利益和生命安全,不允許民間組織對礦業安全進行監察。礦工不是不知道下井的危險,不是不願意礦主給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不是不想得到更高的勞動報酬,只是他們沒有任何辦法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在勞方和資方的關係中他們永遠處於劣勢,他們的聲音根本沒人理睬。於是,為了多少有點收入來養家,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冒著生命危險下井採煤。

    礦工的生命換來的不是自己收入的提高,而是礦主滾滾不斷的財源。這不正是中國政府所說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嗎?既然全國人民不可能同時富裕,那就讓大多數人先做些犧牲,讓少部分人先富起來吧。 歸根到底,中國礦難頻繁是中國長期以來一味強調經濟發展的政策造成的,因此中國政府對孫家灣礦難以及之前發生的所有礦難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都不能建立在犧牲人的生命的基礎上。我們不希望再一次看到党和中央領導在事故發生後親赴現場指導救援,慰問家屬,批示當地政府調查事故原因,因為原因很簡單,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尊重生命的價值,這比任何的經濟增長率都更重要。

    李強

    中國勞工觀察執行主任

文章來自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