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主流報刊還是格守「你在網上先發佈了我就不錄用」的姿勢。這篇稿子搞了好幾天還是給報刊投籃。為了微薄稿酬,沒能讓這裡的讀者先睹為快,都是我財迷心竅之過。見諒。
上周六逃課,冒Jonathan Spence 的名而跑到演藝聽「亞洲文化合作論壇」(ACCF)。民政局自2003年起大洒金錢搞的這一個國際會議(去年晚宴設在北京道一號、今年閉門會議則設在迪士尼酒店),由第一年以公共空間、第二年以創意亞洲為題之後,今年大會議題「亞洲品牌」打正旗號出賣文化─從九十年代末開始刮起的創意工業風,圖以文化救港於狂瀾,加上西九大興土木,前一光明。只是正如呂大樂日前在「城市競爭妄想狂的圖像建築」裡所言(見10月31日《明報》),城市品牌化,以合作之名行競爭之實(香港vs.上海、新加坡、台北……),實在是一種絕妙的默契。
記得第一年ACCF在藝術中心壽臣劇院舉行,大排長龍。原以為這次像我一樣冒Jonathan Spence之名而來的羊群該會更多,所以便老早到場。到達演藝,才發覺等侯的人群,原來都是隔鄰「仙樂飄飄處處聞」的座上客,ACCF的觀眾席只坐滿了約三分二。座在我旁邊的一位L姓文化顧問,遇上Jonathan Spence,便拿出書來請他簽名。然而當Jonathan Spence仔細分析他的學術旨趣時,我卻不好意思的瞥見他打瞌睡。記得當創意工業這四個大字剛從政策部門的口中吐出來時,也曾經以為在香港幹藝術這一行終於吐氣揚眉,於是遇有論壇,爭相走告。投機如我,竟沒有如一些躲在工廠大廈成一統的朋友那麼先知先覺,老早便覺得創意工業與西九都事不關己。在這些論壇與會議之中敬倍末座,優越感既沒有膨脹,口袋裡的名片也派不上場,越是自慚形穢。
要批評這些打文化旗號的商業活動假大空,草一篇酸溜溜的秀才文章其實不難,但這無助了解這場文化秀是如何弄假成真。上兩回的ACCF,除了為數最多的各地官員和成功創意商人之外,便是幾位點綴其中的藝術家,組合還算合情合理。這回藝術家不見了,卻請來一位中國現代史老學人,插隊在英國文化協會創意產業部主管Andrew Senior、北歐QNB Volante研究部行政總裁Tobias Nielsen和「創意指數」研究結果公佈之間,我起初還覺得這個壓軸編真是九唔搭八。上周在許寶強老師的「文化經濟」課上,提到Maghan Morris講「Cultural Studies does not study cultures」,意味着這場「文藝復興」的特別之處,是全由非文學院的學科帶動。商業世界面對無限膨脹的消費主義,只有越趨美學化,到文化超級市場各取所需。所以當我聽見Andrew Senior苦口婆心的強調創意人才不懂營商之道,得要企業家打救,然後把Harry Porter 幕後英雄大頭相放在powerpoint上─我才終於明白自己原來一路自作多情。像馮程程自命為「文字女工」一樣,我這些在生產線末端上繼續含辛茹苦地為這場工業革命按件計工的工人,連按月支薪的wage-labor也不如。而賺得肚滿腸肥的,仍是那些長袖善舞的中間人。日前收到政府統計署的電話,調查員急欲把我的一人公司歸入既定類別,我說我經營的業務是創意工業,他一頭霧水,問我搞的是否電腦軟件─我說不,是創意工業。後來覺得無謂難為這些低薪前線職員,我叫他:「你就剔出版吧!」一刻的同情心起,反而照見了自己的愚昧。
這次會上,還有由港大文化政策研究所以Richard Florida的「創意指數」為楷模的調查結果公佈。「創意新貴」(creative class)自世紀初於美國大熱,然而前陣子便有調查指出,所謂創意新貴即將變得大行其道,原來純屬臆測─事到如今,這些「遊戲時工作、工作時遊戲」的從業者還是受薪上班族居多。由許焯權與一眾同工合力修訂的「創意指數」亞洲版,圖表箭咀天天向上,我想何局長看見一定喜上眉梢。唯是當我聽見香港創意工業從業員受僱率竟達94%之高時,我唯有舉手報以那一則統計署的笑話。我想,這94%從業員,大概並沒有包概像我─和我一眾隱身在工廠大廈裡,按件計工的從業員。如此得出來的結果,官商叫喜,但如我們這些隱性貧窮,年屆三十,在汰弱留強、日新月異的「創意新貴」族中,到底還能捱多久?
待得Jonathan Spence出場,看他拿着一頁黃色貓紙走往講台,沒有花言巧語的powerpoint,我一直留意着他那條掛錯在西裝領外邊的証件帶。他的中國歷史研究法,大概自會有人另文詳述。我留心的反而是這位在西方的中國代言人,在回應台下提問說中國在創意方面一直被視為copy cat時,他是如何地鏗鏘地回答:「中國從來都是非常有創意的。」塑造中國品牌要要靠西方的口碑─我不是質疑老學人的誠意─只是我想,在創意工業的會議上請來一位歷史學者,等待的大概就是這一句向投資者保証投資項目含金量的說話。回憶起去年友人透露他的講者朋友覺得受了港府的重金禮聘而來,日住五星級,晚食九大簋,卻只是要他發二十分鐘的言,實在過意不去。
我不想在結尾拋出表演這個兩個字,但看着大家在文化二字下做的錦繡文章,我實在不能不想起「要做商人,就要學得像個商人」的道理。同樣,要做文化商人,就要學得比文化人更像文化人─誰管你是真的還是假的懂什麼─文化?
預告:這周怱怱忙忙的出席了幾個珠三角藝術活動,和石陝尾創意藝術中心的諮詢會,有喜有憂,下回再與大家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