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美國紐約的一間著名醫學院有一項重要的發現,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 (virus) 最喜歡寒冷及乾操的環境。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是,香港最近一度受寒流影響,極多人患上感冒。但是,你或許會問,這有什麼出奇?天氣轉涼,感冒是常事嘛!出奇的是,為什麼有很多時候,香港人會在熱天的時候患感冒呢?
首先讓我講述一下美國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感冒病毒在五至二十度之間最容易傳播,但氣溫一超過二十度,病毒的生存機會就明顯降低。另外,如果空氣乾燥,病毒就易於懸浮在空中,因而延長生命。反之,如果空氣潮濕,病毒容易黏附在水份粒子上,因重量增加而掉到地上,不再漫延。
說到這裏,聰明的你或許可以聯想得到,最容易讓病毒滋生的地方,就是開「恆」冷氣的室內空間,其中以巴士、地鐵(港鐵)等公共交通工具為首選(連同冷氣風口的風力計算在內,氣溫經常會在二十度之下)。誰沒有試過走上一輛涼風陣陣的巴士,感覺正如走入一個冷藏庫一樣!最慘的是,現今大部份的巴士是沒有可以打開的窗門,如果有人感冒,坐在這輛車上的人就很容易「中招」。
在氣候較為兩極化的國家,秋冬季出現流感「大爆發」,可以說是避無可避。我在美國中西及東北部共住過七年,又在瑞典住過五個年頭,經歷過漫長的冬日,當地每人每年平均患兩次大感冒,幾乎無人幸免(一病就幾星期至整個月)。但在香港,全年大部份時間的氣溫都在廿度以上,為何「自尋病毒」呢?
香港的「冬天」,氣溫一般不算很冷(例如十七、八、九度),但一開冷氣的話,冬天就頓時變得逼真啦!是不是港人太懷腼過去溫室效應前的氣候?還是大家盼望穿米蘭最潮的冬裝心切?
而在天氣不是太熱的時候,為何不多享受一下自然風,而要用人造風制造出與室外差不多一樣的度數?
香港政府自從沙士及禽流菌事件之後便很著手街道及公眾地方的清潔及殺菌工作。但怎知有另外一個層面完全匆略了?
政府應該即極鼓勵地鐵、巴士、渡輪公司,以及各私人企業,包括零售業及食肆,注意空調度數,並盡量打開窗戶,以便空氣流通。當然,總有人會提出,這個建議根本沒可能實行,因為大部份車輛和商厦的設計都「緊」了,不能改。當年車輛從油漬換氣油也是遇到大阻力,但污染為市民帶來的禍害是鐵一般的事實,即使阻力大、成本高,亦要改。而今,科學也證明了病毒傳播的溫(冷)床所在地,政府及所有市民不得不醒覺。巿民怕在車輛上開窗,就要挨費氣,但如果車輛少用空調(及油漬),又怎會有那麼多污染?這是個「雞同雞疍」的問題。
由於在這方面要進行改善,可遇見極大的阻力,所以我建議政府立法,要求改變車輛及建築物的設計及空調的使用,一來可減少巿民感冒的機會率(因而增加全民健康、提高生產力)、二來又可減輕因空調而引至的污染及溫空效應,一具兩得。
參考文章(紐約時報):
Study Shows Why the Flu Likes W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