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由龍獅旗引發的思考-本土意識的論述

(原載於:http://hkwolfslayer.blogspot.hk/2012/10/blog-post.html

前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不知是退休後不甘寂寞,還是怕新書滯銷乘機宣傳,一句「見米字旗感痛心」貫徹他語不驚人誓不休的作風。一石激起千重浪,左派喉舌旋即緊隨附和,將本土運動上綱上線成搞港獨、搞去中國化云云。由城邦論、龍獅旗掀起的爭議,的確足以引發不少思考。 隨著赤化危機深重、兩地磨擦加劇,國族意識與本土意識之爭日益明顯,例如國民教育議題中愛國主義跟核心價值的對決、新界東北事件中港融合與反赤化的爭論,本土意識的急速崛起,已經引起中共的關注以至擔憂。

龍獅旗代表甚麼,又不代表甚麼

在國族與本土意識之爭,最惹火肯定是一面由前港英旗修改而成的龍獅旗。由於龍獅旗改自殖民時期港英旗的盾徽,或多或少令人聯想到殖民地政府,以及前宗主國所代表的帝國主義,因此有不少人批評高舉此旗者戀殖、崇英。親中人士對此當然大發雷霆,認為此舉等同希望英國人重新管治香港,是崇洋媚外的賣國漢奸所為,社運人士及部份市民亦抱有懷疑。

到底龍獅旗代表的是甚麼?又不代表甚麼?筆者認為,龍獅旗的意義不在於象徵任何政治實體,它是一個理想國度的標記、建基於政治想像的符號。龍獅旗不是代表港英政府管治的歷史,它代表的是沿於港英年代的核心價值和美好生活──自由、法治、人權、廉潔。既然它象徵一個美好的理想國度,所有不好的東西自非此理想國度的包羅之列。因此,對於港英年代的負面批評,例如五六十年代的腐敗、華洋有別的種族歧視等,其實都與龍獅旗無關。用一個充滿理想色彩的政治想像,去抗衡港共政權的暴政,這就是龍獅旗的存在意義。

「去中國化」是一個偽命題

除了戀殖,對龍獅旗另一個指控是「去中國化」。此名詞源於前台灣總統陳水扁推動的台獨運動,因此在中共眼中去中國化與搞港獨無異。然而,香港的情況與台灣有極大差別,在香港「去中國化」根本是一個偽命題。首先,現在香港人反對的,是中共的洗腦工程、吞併鄉郊犧牲本土的盲目融合,反的是赤化、大陸化、中共化,保護香港自主權和本土利益。其次是概念的問題,所謂中國,說的如果是華夏文化,香港保存了繁體字、粵語和傳統風俗,有牟宗三、錢穆等代表的新儒家學派,在文化上可謂比中國更「中國」;對於政治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更可笑,香港人現在是要求它按基本法行事尊重一國兩制,不是質疑它對香港的主權,而且其黨國政體從未在香港實現過,所謂「去某某化」,前提是某某本來存在,才有得「去」,現今將中共趕回深圳河以北,不是甚麼「去中國化」,維持status quo 而已。

無關國族與殖民 本土意識之我見

正如上文所述,近日雙非、國民教育、新界東北、自由行等爭議,無不直指一個中心命題:國族意識與本土意識之爭。面對香港本土意識急速冒起,中共及親共人士明顯仍然停留在冷戰時代的敵我矛盾思維,眼中只有愛國和戀殖兩類人,前者是「自己友」,後者則是美帝、英帝的走狗,非黑即白沒有中間。你看文匯大公的論調全部都是這樣,所有民主派都是由美國扶植的反中亂港人士,支持泛民的都是被煽動矇騙的愚昧群眾。

他們從來不明白,本土意識是超越國族與殖民的,既不依附於愛國主義,更與戀殖親美無關。香港人的本土意識很簡單,對於中國大陸,我們承認其主權及基本法列明的涉外權力(國防外交),但僅此而已,別要求我們愛國,必須嚴守一國兩制及高度自治,排斥任何危害自主權的行徑(包括被規劃、人口殖民),我們立足本土,任何事情以本土利益優先,並且履行世界公民的義務,擁抱普世價值,以人道立場關注世上的不公不義。我們是香港人(或者你鍾意戴頭盔叫中國香港人也行),不是中國大陸人。

其實米字旗也好,龍獅旗也好,特區旗,我管它是甚麼旗。旗幟不過是一個標記而已,關鍵的是人心。「哪裡有自由,哪裡就是我的國家。」── 班傑明‧富蘭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