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城市規劃和社區建設,黃英琦女土有這樣的寄語。
改變資本主導的城市發展思維,必須由主導話語權和開源運動做起。我期待著有香港青年能仿效“Code for America",那是個由IT 人發起,希望改善公共管治和社區發展的運動,他們在美國各城推動政府公開數據,建立數碼資料庫,就IT 如何促進社區參與提出新方案,例如設計不同的Apps,讓政府與市民進行更有效的溝通。若形象比較「宅」的IT人,也有改變社會和參與的一團火,為何我們不可以?
──由跳板城市至立根本土,《僭建都市》序,MaD 創不同召集人黃英琦
筆者十分認同,Code for America (CfA) 的理念和成績,是民間力量用科技改變社會絕佳例子。CfA社群經理Catherine Bracy早前訪港,筆者有幸出席她的一場演講。
全球政府都面對的挑戰
令筆者感到意外的是,即使是美國,有世界資訊科技產業龍頭的矽谷,政府IT項目成效也慘不忍睹──超過九成的項目因超支超時等被歸類為「失敗」。Project Management課程中教科書式的例子,2014年還在每天發生。
當中涉及的,是大量的社會資源,或所謂納稅人的金錢。以美國為例,大家都知道今天的電子遊戲產業相當蓬勃,其年產值約140億美元。政府相關的IT產業卻是其十倍有多──高達1500億美元。
最為人所熟悉的例子:醫療改革是奧巴馬的重要政網,當中要求所有市民購買醫療保險的法案更被直接叫作「Obamacare」。而花費5億美金建造、讓市民註冊醫療保險的系統 HealthCare.gov,13年尾開展時遇上嚴重技術問題令市民難以使用,直接影響政策推行。Bloomberg Businessweek 記者Paul Ford 評論事件便指出問題徵結:
不管你同意醫療改革與否,這樣做軟體就是個錯誤,而這種錯誤正浪費上千萬的公帑。
Regardless of your opinions on the health-care law, this is the wrong way to make software. In the meantime, it’s clear that te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have been spent to launch something broken.
類似事件似曾相識,香港永遠追不上Chrome自動更新版本 的政府網站,台灣公路收費系統eTag設計不良卻指是遭駭客攻擊的爭議等等 ──這是世界各地都面對的挑戰。
事件後美國政府應引入Agile 、應用開源科技等都有論述;不可忽視的是像Code for America把這種文化帶入政府,推廣公民參與的民間力量。
專業工程師到政府做「實習生」、全球的公民開發運動
Code for America 每年籌辦Fellowship Program, 專業工程師、設計師、政策研究人、地理資訊系統專家等志願申請到地方政府做全職「實習生」,務求從中發揮創意、用新科技解決問題。促成項目中著名的例子有如領養消防栓Adopt-a-hydrant和檀香山城市的FAQ網站Honolulu Answers等。
即使在美國,開放數據概念也頗新,地方政府也可能因怕備受批評變得不合作。而始終政府相對開放,在1966年便已有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保障市民對政府的知情權。奧巴馬除了自已最近寫上美國總統的第一行代碼,當選時更已著手推動開放政府和開放數據,今年年初也簽署了規範政府部門需要更有系統公開資料的法案DATA Act。CfA創始人 Jennifer Pahlka 2013年也被邀就任美國政府的「副CTO」。
畢竟政府運用龐大社會資源,若能開放數據、提升透明度、通過CfA促成和民間合作,共同發揮的努力便能大大改善民生。CfA的理念,正啟發了CODE4HK的成立[1]/[2]。
CfA也有聯合世界各地Civic Hacking 社群的Brigade和Code for All網絡,也很樂於協助CODE4HK。「勾結外國勢力」,推動的是用程式改變社會這世界公民信念。在CfA任Fellow的
Amy 最近到訪香港分享經驗及協助CODE4HK的社群策展。12月17日(週三)她和Code4HK將於Good Lab舉辦一場分享會,有意參加者可以到Facebook Event了解詳情。
CODE4HK倘不算是成熟有規模的NGO,因應土壤模式也有所不同;而我們希望大家一起問「Why not」──重新想像政府,用程式改變香港。
延伸閱讀:
- Jennifer Pahlka的TED演講:Coding a better government
- Catherine Bracy的TED演講:為何好的駭客會是好的公民
文/Vincent Lau CODE4HK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