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ti Smith and Laura Marling
前幾日我在推上講Laura Marling令我想起Patti Smith, 當然主要是把聲有點似, 只不過LM的聲是柔性,PS的是非常粗糙. 就好似大家都是牛仔褲, LM就似CHEVIGNON, PS就是LEVIS (咪差唔多價錢…)
當然, 音樂好不同. LM是COUNTRY(掛…)而PS是PUNK,所以兩個都是用了天賦的聲質去做最適合的事.
今天看到HUFFINGTON POST講關於PS的一段說話.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5/01/31/patti-smith-advice_n_6585186.ht...
好奇怪, 佢同我早幾日睇LM的專訪又出現了非常微妙的共通.
http://www.theguardian.com/music/2015/feb/01/laura-marling-short-movie-i...
大家都是把自己追逐自己音樂的事業(搵咁多錢是事業吧)上所遇到的生命小節用"PACKAGE"這個字去形容.還有,兩人都展現自己追逐夢想時的那一份叛逆(兩個都玩自我放逐去追逐自己想要的野).
可惜, 他們之間的共通卻使他們之間的分野,或優劣,變得更明顯. PS去追逐的是點樣用他的藝術去改變這個世界, 由1960尾到現在都是(是呀,PS是社運人士來的).而LM去追逐的就是一尐SPOILED KIDS EMO. 自小有父母音樂薰陶,得天獨厚,又有錢,扮下文青又攞到BEST FEMALE SINGER AWARD, 太多人識自己(其實大部分人識你老鼠咩…), 想去一個冇人識自己的地方,加州(仲要是住自己家姐隔離), 跟著把冇人識自己的孤獨感無限放大,都是回去英國出碟做番我行我素的SPOILED KID. 當PS把生命出現的the most beautiful experiences化身成PACKAGE一字時, LM的PACKAGEy就只有空洞的LONELINESS,最就是這一代所謂文青的通病:欠缺對世界的連繫,感召(PS所講的CALLING),欠缺對生命美麗時晨的感覺,欠缺對身體所倚靠的社會的責任,卻整天埋怨著社會不明白自己, SPOILED KID.
那就不要怪其中一個YOUTUBE COMMENTER對LM, 以致當代的文青,以致社運人士的評價:
I have longed for making of her gift, what would you get nowadays. But honestly, I don’t find her any spe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