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點解你仲要做「阿源」?

文:潘昭霖(荃灣民生動力成員)

上面這張圖片,相信不少朋友都見過。圖中的青年叫阿源,圖片的來源是二零零五年的一個電視節目訪問。當年二十二歲的阿源是一位隱青,中五會考成績不理想,一直沒有找到全職工作,之後更索性不找工作,長年呆在家中,終日無所事事,吃飽便睡,睡飽便吃。該電視節目希望探討隱青問題,特意到阿源的家中,訪問阿源不少問題,其中一題是問他為何不參與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時,阿源竟回答上圖所示的「這些機會不是屬於我的」。除此之外,阿源還有不少經典回答如「我覺得自己是零」,「不要說了」和「樣貌問題,高度問題」,都在網絡上引起回響。

阿源這類隱青,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不常見?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曾估計全港有二萬名隱青,即全香港每三百多人就有一人是隱青。隱青的成因有很多種,通常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受到重大挫敗,對社會感到反感而減少出街,最後更索性長留家中,例子包括學業工作上缺乏成功感,社交圈子窄,結識不到異性朋友,親人突然離世。筆者曾聽聞不少個案,其中一個是有一名男子已經十多年都沒有找尋工作,人到中年還是整天都在打機,已經不再是隱青,而是成為「隱中」。儘管社工們已經不停家訪,但很多隱青只沉迷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根本不願和人交談。說回阿源,像阿源這種肯接受訪問,又願意上鏡的隱青可說得上是罕有,有部份都在該節目亮相的隱青是背向鏡頭,沒有露面。至於連外人也不想見的隱青?多不勝數。

最駭人的是,愈來愈多人有潛力成為新「阿源」。大家在學業或事業上可能也遇過不少:他或她總是不愛說話,當說話時總是吞吞吐吐,行路愛看地下,與人交談時會避免眼神接觸,不修邊幅。以上的這類人士雖然未嚴重到與世隔絕,尚有一定的社交圈子,但情況若持續下去,他們會變得對人有戒心,開始不想再面對他人,其後就轉投網絡世界的擁抱,和電視劇,電腦遊戲,成人影片來麻醉自己,終有一天會成為隱青也不為奇。

為何筆者會提起隱青這個問題呢?因為筆者也曾經歷過這種生活。當年筆者考完會考後,因為懶惰而不找暑期工,結果日日也呆在家中打機。筆者沒有異性朋友,偶然只是找一些中學同學食飯,可以一星期都不外出,日子過得很苦悶。自此以後,筆者決定不再過這些生活,大學時和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談天說地,也有和中學的同學一起去酒吧飲飲酒,一起回味當年,工作時也更積極與同事客人打好關係。到了今天筆者的社交圈子不算大,但至少不是隱青,有正常的社交,也不怕與陌生人交談。

談到這兒,大家可能會問,阿源的現況如何?二零零六年時同一個電視節目再次訪問阿源,由於阿源當年在社會上引起回響,所以有社會機構願意聘請阿源,而阿源在節目中雖然仍有點怕和人溝通,但已比上一年好。二零一一年時,阿源接受雜誌訪問,他已有一份穩定工作,更曾與女性交住。二零一三年,阿源更宣佈將會和女友結婚。

讀本文的各位讀者,相信定有人是隱青。筆者不知你是為何才成為隱青,但是請你們想想,連阿源這個當年被人嘲笑的人,今天在社會上也找回自己的崗位,更獲得別人的認同和尊敬。Come on,James,可不可以成熟一點呢?行出家門吧,面對你的將會是藍天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