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演唱會結束,留下的不是繞樑歌聲,而是公關危機的討論。其實團隊的災後處理,還不足以垂範後世,但論者為求嘩眾取寵,失實誇大了公關的作用。
只有不瞭解感動為何物的人,才會把黎明的道歉說成是功利的手段。黎明演唱會開始前兩小時,才被揭發帳篷物料不合規定,演出告吹。讓各地人民白來一趟,這個錯誤也真嚴重,歌迷卻原諒了黎明。一部電話,一段影片,一個道歉,能化干戈為玉帛,究其原因,也不過是黎明就是黎明而已。
政客沒有誠意,何必東施效顰
事發之前,黎明在FACEBOOK的俏皮表現,就是城中熱話,後來他籌備個唱,扮蝙蝠俠與歌迷互動,場面也相當溫馨。這可以是針對網絡形象的策劃,但必須要黎明為人真誠,歌迷又玩得起。多年以來,黎明顛四倒三、口直心快的金句,反而打造了人人受落的逗趣風格。真正令我和你體諒黎明的,不是當日大聲公傳出的道歉,而是長期交際裡的互信關係。信不由衷,質無益也,並非任何人想做就做到。梁振英說沒有在電話裡恫嚇機場職員,你相信嗎?他從來就不體貼。
近年有不少政治人物,銳意透過電子媒介建立親民形象,而這些形象和本職毫無瓜葛,於是開玩笑也不用承擔責任。如田北俊以小三TSA寄意、曾俊華借李斯特城鼓勵學生努力,都贏得某些迴響。曾鈺成聲援八九民運、在專欄調侃官員,也是搏君一粲,當中並沒有什麼道義。
裝扮門面正反映了內在的不堪
電視台播放長毛和曾鈺成去旅行的點滴,好事者幻想出HEHE的曖昧關係,雖然是無心的,卻有裝點門面的效果。假如看到財政司司長擺低姿態,就以為可以互為授受,實在不智。工黨的鄭司律在4月25日《明報》〈觀點〉上就指出,政治人物的良善面孔,並不意味他能解決現實的社會矛盾:「民主黨犧牲掉憲政倫理、政策立場、社會需要,換來僅僅是曾俊華一個姿態,一個空洞的姿態,相信是『被利用』的機會遠較為多。」
公關的願景不是誰利用誰,而是建立和受眾的互信合作關係,確保健康的雙向信息流。但在急功近利的社會,用耐性和真誠去經營形象,竟變得天真可笑。現實是,維護形像的職工,勞動卻得不到尊重,而後來吹噓造作的新人,以賣淫式的宣傳來討好群眾;前者黯然淡出,後者販肉求榮,最後把社團的形像都敗光,只給予觀眾「會做些圖、拍照不錯、頗為有趣」的浮沙掠影。
投桃報李,互相吹捧實在不足為奇
吹捧公關的人念念在茲,希望包裝的是什麼對象?梁振英、曾鈺成、田北俊、曾俊華——皆以背信棄義而聞名,難怪需要人去塗脂抹粉。賣瓜的讚瓜,賣花的讚花,公關吹噓公關,文宣吹噓文宣,甚至不惜為虎作倀,擔任發言人,幫助惡人欺世盜名。曾鈺成在5月9日《AM730》的專欄上說「及早道歉往往是在不利處境中最佳的回應策略」,對他而言,道歉只是一種策略而不代表誠意。真正最佳的回應不是耍嘴皮子,而是表達如何去補救,且令別人相信你有力承擔,但曾鈺成這些大人物當然不懂;他們覺得公開道歉、飲水,就己經夠紆尊降貴的了。
曹植《矯志》說:「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滅。」劉基《賣柑者言》說:「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再多拋眉擠眼的小動作,我們也不會相信他是個民主派。今有百年老店,聽信跳樑小丑,放棄自己的論述,競逐宣傳的浮華,捨本逐末,終於覆沒,也只有親信會為之扼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