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考評局中文卷大膽地要港孩思考是否同意「行政長官選委會和立法會的組成更具代表性,會提升香港的全球競爭力」。不禁讓我想起2014年年末的一個小故事。
警告:以下一段含有非常迷信成份,慎入!
在2014年年末,朋友與朋朋友周年聚會,朋朋友中有一位對術數甚為狂熱,每年也來預言一番。記得當年他表示,鄰近經濟強國氣數已盡,2017年將會全面大崩盤,之後便一厥不振,翻身無望。而香港,其九十九年地運已耗完,雖然不會再淪落,但也難復昔日光茫。
其實何需大師掐指一算,強國危機處處根本是顯然易見的:投資無策略,生產欠質量,貧富懸殊,失業率飇升,國債纍纍,國庫空空,走資嚴重,根本就是泡沬處處,假大空的發展隨時一戮即破。否則又何以推出X港通來南水北調做香港世界?巴拿馬文件,更狠狠的說明了香港這個「救生圈」的偉大角色。可笑的是,現政府為表貞忠,竟不斷犧牲香港的法治和制度等優勢去和強鄰融合,強鄰又天才到出動一些法盲或跳牆小丑來歪理盡出,予以配合,其實是在一下又下的戮穿這個救生圈!
如今,香港這個救生圈已在洩氣,若強國再執迷不悟,相信大崩盤不過是遲早的事,至於是否是2017?天曉得。
而香港的地運,是否又真的只有九十九年?當九十九年這個魔術數字一出,大家自然想到香港的英殖日子。但在英殖時期,香港真的一帆風順九十九年嗎?
香港在開否初期,日子並不好過。十九世紀時的英兵常戲言:Hong Kong, you go for me,譯作廣東話是:香港,你去埋我份啦。但更準確的譯法,其實是:去死你自己去,咪預我。因為香港開埠時瘴疫嚴重,初到的英兵一半去了快活谷(快活谷其實是染病死亡的英兵最後安身地,「快活」之名是慰靈而設)。其後的香港,亦是貪腐處處,堅道所記念的威廉堅,就是其中的表表者。更不用說之後的三年零八個月日治,和六七暴動的日子。如果當時有人說香港就在這九十九年地運之中,香港人當時沒有「曲線要講明」的幽默,那人一定會被帶去高街或青山。
香港騰飛是八、九十年代的事,時年有很多客觀及主觀的因素配合,但最重要的,是英殖時期所奉行的精英管治發揮了很大的功效。在用人為專的情況下,香港的優勢得到最大的發揮。在資源分配、民生政策、社會基建等的發展上,都得到相對合理的安排。但在主權移交後,整個管理體系日漸扭曲,權力失衡,用人為親,利益傾斜,濫權失信,大話連篇,完全是第三世界的常規。再容忍/許這樣的體系運作,香港確是完了。不因地運,而是人禍。
所以若問:是否同意「行政長官選委會和立法會的組成更具代表性,會提升香港的全球競爭力」,就好像是說:如果解決了用人唯親/笨的問題,香港會否有運行?應不會有太多其他方向的答案。
九月的立法會選舉,可能是香港人突破九十九年地運宿命的機會。香港人,今次點都要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