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過一陣天昏地暗之後,終於能夠稍為停慢下來。
當生活慢下來之後,悲哀的發現社區又在改變,小麵包店變了連鎖壽司外賣店,而更可惜的是,那家店的蛋糕,其實很好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生活正步向沒有選擇,差不多要吃米線不是譚仔,就是三哥; 壽司不是元氣、元祿,大概就是百佳、爭鮮; 幸好,附近還有幾家茶餐廳,還不至於快餐只能光顧兩家大字頭。
這天為愛犬們買狗糧,坐車途經葵興地鐵站,突然發現路旁的小麵包店及小涼茶店,已變了7-11和爭鮮!走到哪裡,都是一色一樣的!
突然想起葵芳街角一家小小的食店,沒有裝潢,整間店舖都很踏實。食店呈長方形,約佔了一半的店面是廚房,桌椅都是方方正正,像小時候所去的食店,實用不華麗。小小的廚房大概能站兩個人吧!店面約有十個坐位,門外放了一張小小的桌椅,能坐兩個人,或許是給吸煙的食客,或是帶狗的食客吧!
他們賣的食物一點都不花巧,偶爾當我想要吃點「傳統住家飯」的時候,假日會到那裡吃早餐。每天兩款粥,十元一碗。炒米粉或炒麵配熱飲,十六元。上班的日子,在美心買一套粥配炒麵加熱咖啡,也要這個價錢了。
不同之處在於,美心的食物⋯⋯(你懂的),但它有即磨熱咖啡。而這家小店,缺的只是即磨熱咖啡,但食物,卻令人感動。因為是「住家菜」味道。
而對於粥,平日只能將就,我總覺得連鎖快餐的粥,像是用攪拌機把米打碎,而不是用「煮」將米煮到「開花」。在台灣的時候,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家食店標榜賣「廣東粥」,店家跟我強調,廣東粥是以攪拌機把米打碎再煮,即使我表明了我是香港人,而且我還是廣東人,但是店家仍堅持他們的作法才是正宗,我也無話可說!
這種做法的粥,米粒較硬,沒有傳統做法的「綿」和軟。
上星期到這家店吃早餐,一進門,阿姐就說:「食咩呀?阿妹!」(雖知道,對一個有點年紀的人來說,一句「阿妹」難求,自然心花怒放~)我慣常要了粥、炒米粉、熱奶茶。他們的粥款天天不同,每天有兩款可供選擇。(雖然來來去去都是兩三款,但比連鎖快餐店只有一種好得多。)
這天店裡由兩位阿姐主理,也許我來得比較晚,粥沒有很熱,阿姐問我要否翻熱,我還未答,她已經說:「粥都係要熱先好食,我幫你叮一叮佢。」
這種媽媽式的照顧,實際上每天在不同的家庭中發生,湯要熱、茶要熱、飯菜要熱,不就是媽媽們照顧家人的大道理之一?阿姐們即使對著客人,也就自然的把照顧家人的習慣用上,這種舊式人情味,很讓人懷念。
新式的食店,或許也會同樣用微波爈翻熱食品,不同之處是他們直接在廚房翻熱好,才送到客人手上。少了阿姐當面一句:「粥都係要熱先好食。」
然後,阿姐即時開爐炒米粉,米粉配上芽菜、紅蘿蔔絲、椰菜絲等等,材料上和快餐店的差不多,當中最大的分別是「即炒」,我甚致會主觀說有「家鄉風味」。我不擅寫食評,而這碟炒米粉,其實很平庸,又無法用「好有口感」來形容。
我只能說,味道咸淡適中,米粉沒有糊在一起,也許芽菜和蘿蔔夠新鮮,吃起來爽脆,在略帶油膩的炒米粉中,有一種小清新的感覺。(食店的老闆,同時是附近菜檔的老闆,也許這個關係,在蔬菜的食材上會較為新鮮?)
阿姐說過了早餐時間,炒米粉要二十元,但份量會多一點。八卦翻看餐牌,其實只是一張設計簡樸的雙面過膠卡紙。他們提供的款式有限,跟一般茶餐廳差不多,價錢大約三十元,加錢還可加老火例湯、冷熱飲品等等。
連鎖店的食物售價,一點都不便宜,甚致比這些小店貴。可是,大量入貨,在食材上不是應該能以更低售價買入嗎?為什麼食物價格卻更貴?人流暢旺的舖租很貴?店內裝潢?廣告費?
而連鎖店最缺乏的,是那種人與人的交流,一切都彷彿機械式的運作。員工只是輸送帶的一個零件般。
小店僱用了兩位阿姐(估計五十來歲),我很欣賞。在連鎖店看到的店員阿姐,多半是做傳菜、清潔等後勤工作,茶樓由點心車變成點心紙之後,就連點心阿姐這職位也少了。這些工作可以協助婦女有收入,但在精神滿足的層面上,或許未及在這間小店打工吧!(絕屬個人猜測)
我不知道集團的人工會否較小店好,我相信小店的一腳踢是辛苦的。然而,這種辛苦,卻更能夠發揮婦女的專長。洗、切、煮、打理店面,以至洗碗,大概也由她們一手一腳主理,但她們在店裡有全面的發揮,而不是只處理一個工序。
而且,師奶擅長交際,只要個性不太八婆(潑婦),其實和所有人都能輕易談得來,又樂於分享經驗。這種人際關係的建立,才稱得上「街坊」關係吧!
正如我常去光顧的菜檔一樣,菜檔同樣由五六位五十來歲的師奶兵團主理,除了貨品質素佳,價錢合理外,更重要,有一位每次一見我經過,都問我:「今晚食咩菜呀,阿妹?」的阿姐。除了一句「阿妹」,對於廚藝只有「算了吧」三個字的我來說,阿姐的心得傳授很重要。基本上除了白灼(即係白烚)之外,我不太會烹煮蔬菜,許多時都是問阿姐:「要點煮呀?」
阿姐最常的回答:「蒜蓉炒囉!」有的瓜菜,她甚致建議我配什麼炒,如果不是很繁忙的時間,她會說得仔細一些,如果剛好很多人買菜,她也只能簡單一兩句跟我說。
對於在家庭生活過程中,沒有得到過這類教導的我來說,阿姐們的生活智慧,根本是個寶庫。
還有學校的工友阿姐們,對我也很照顧,什麼季節該煮什麼湯水,當季的食材是什麼,魚湯要怎麼做等等的事,都是她們教我的。
婦女們在照顧家庭的經驗中,積存著許許多多不同的智慧和才藝。而她們在日常生活細節,總是習慣照顧他人,不吝惜賜教。對於生活中缺少這一部份學習的人來說(即是我),阿姐們的指教更是非常重要!
又扯遠了,似乎又文不對題。
總括來說,是發現了社區正在步向「連鎖店」的佔領;對於街角的一家小店,媽媽式味道,媽媽式招待,覺得很貼心;最後,是要向一眾對我的生活鎖事提供過指導的阿姐們致敬!
其實婦女們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果我再不保護小店,整個地方只有「連鎖店」的話,阿姐們不做保安,大概就做清潔、傳菜、收銀等等工作,是浪費了她們的才華!
還有媽媽飯吃的朋友們,好好珍惜,也要向媽媽表示感恩。
後記:
這篇絕不是一篇好文章,抱歉感受眾多,未能清楚疏理。
後後記:
請支持女工會,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