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電影:爸媽不在家—新加坡式倫理

電影:爸媽不在家—新加坡式倫理

1997年,香港經歷大時代變遷,回歸加上亞洲金融風暴,經濟由高轉低。哪裡會是個天堂?根本地球上就沒有天堂,在鄰近我們的新加坡,都有同樣的問題。剛剛舉行完的第50屆金馬獎,最佳電影《爸媽不在家》,就是講述新加坡當年的大城小事。

香港有10多萬菲傭,卻竟然從來沒有一部電影以菲傭為主角,現在給新加坡拍了,而且還獲了獎,港人應該覺得慚愧,究竟我們有沒有當過外傭是我們的一份子呢?不少香港新一代都是由菲傭揍大的,他們對這部電影應該會有共鳴。這戲探討的問題很多,文化差別是大題,儘使放在強調「種族和諧共融」的新加坡,菲傭跟僱主一樣會產生磨擦和猜疑。矛盾的重點並不在菲傭的一方,而且一家之主的母親。她面對新成員降臨產生的困惑,作為母親,她眼見兒子跟菲傭的關係比自己更親密,而作為妻子,又看見丈夫事業上遭受重挫,跟丈夫和兒子的關係都日漸疏離,自己又懷了孕,又要應付公司的裁員潮,令她接近崩潰邊緣,某程度上這個母親比女傭更可憐。

《爸》片的拍攝手法很平實,沒有多餘的對白,過半場景都在室內,就像在屋內裝了攝影機般,觀眾一起偷看這家人發生的事,所以這家人也沒有向你解釋正在想什麼,如果你認為戲中情節交代不足,可能只是你自己察看不見罷了。片中很多情節都以含蓄的手法表達出主角的心理狀態,例如兒子在玩當年流行的Tamagotchi,父親一怒之下將之拋出車外,後來卻買了幾隻活生生的小雞給兒子作生日禮物,表達失意的父親其實想反樸歸真,想放棄上進,重拾原始的愛,所以車子內不經意地播放著王傑的「一場遊戲一場夢」,可能是片中父親的想法。小孩跟女傭的關係由抗拒到親密,這段戲拍得情感好自然流露,小孩或許有點戀母情意結,女傭就是他第一個性幻想對象,他那聰明的母親似乎都看得出這點,妒忌心越來越重,或者她感到如果女傭還繼續待在家中,可能輪到丈夫對女傭有遐想了。

以平實手法探討家庭倫理問題的電影,相信很多人會想起《桃姐》,反而令我想起去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A Separation (伊朗式分居),比這部《爸媽不在家》更令人反思社會和家庭的價值。

原文刊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