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兆基創意書院 九龍城書節
《撐傘》塞翁失馬,公映滿座
陳耀成執導的《撐傘》原擬在亞洲協會首映,但作品疑拂逆權貴遭腰斬,遂轉往九龍城書節作慈善放映,口耳相傳,慕名者眾,全院滿座。
《撐傘》可謂自傘運以來,最精煉細說始末的紀錄片,點到即止而切中肯綮,採擷掇要而鉅細無遺。而且電影殺青未久,旁及傘後種種丕變,由本土勃興,初一騷亂,到立會選舉作結。
筆者詢問陳導,怎看電影結局已被改寫,還有更多議員亦恐喪失議席?陳導笑言不可能每次放映,都剪輯加長版。現今的大變局,需要一齣新電影才能記錄。他說可待來人,《撐傘》的副導林子穎,已開拍新一齣紀錄片,他亦有意為傘運藝術再拍新篇。
除了林子穎,蘋果日報、Socrec 等民間記錄者,皆有為電影提供材料。陳導尤感作曲家羅曉彬(Pan)提供《撐起雨傘》作配樂。
其他記者問到《撐傘》的緣起和意義。早於 14 年倡議佔中之初,陳導已訪問戴耀廷等人,著手準備,「紀錄片包括其他反對派意見,例如反佔中的人。但我拍的終究係佔中的片,而非反佔中的片,我嘅選擇本身,已經反映左我嘅興趣。」
「如果我有立場,我就去參加抗爭,而唔係拍紀錄片。我嘅目的唔係表達一個立場,而係要知道社會為什麼發生依樣嘢。一方面我想將香港嘅處境介紹給外國觀眾,另一方面亦希望刺激到港人反思。係唔係去過佔領區就等於理解呢?無論支持又好,唔支持又好,都睇得更加全面。」
「紀錄片唔係新聞報道,更接近史學家,將佢變成故事。剪接嘅困難就似書寫嘅困難,點樣去整理出嚟。」
面對打壓,陳導說:「香港轉變得好快。有人咁講過,過去 15 年嘅轉變似慢動作,但最近一兩年就急速好多。我拍戲嘅時候,仍然覺得可以有好多機會放映套戲,但套戲完成嘅時候,香港已經已經急速變動。。。依一類戲(主流戲院)已經冇法子去放。」
結果倒惹來社會關注,座無虛席,他承認始料不及:「政府成日主動鼓勵人去睇唔想人睇嘅嘢。」
陳導回思感觸之處,就是戴耀廷說佔中的理念師承馬丁路德金,尤其是伯明翰監獄來鴻(Letter from Birmingham Jail)。陳長居紐約,正正認識紐約時報雜誌前編輯 Harvey Shapiro,就是他去監獄聯繫馬丁路德金,將信刊登在星期日紐約時報。其繼子 Williams Cole 即是《撐傘》的監製。「去到天涯海角,都係撞返自己。即使去到幾遠,認識嘅人同事,完全都係身邊。」
他說已費煞思量,將影片控制在兩小時內,深明現今的觀影習慣,117 分鐘的紀錄片絕不算短,已割愛捨卻很多訪問,將來或放進下一作品。
暫時已經確定,明年一月香港獨立電影節,《撐傘》將再上映一場,耶魯大學亦已接洽放映。來日如像《十年》在社區播放,陳說社區觀眾不同於影院戲迷,到時要再取捨剪短。
嘉賓之一劉小麗說,立會的選舉結果,來自大家極盡艱辛。電影讓我們記起為何參與民主運動,動力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