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金馬獎新聞,再看各臉友留言,我一直看到三點多,思潮起伏。
自從九十年代初開放大陸電影參賽之後,金馬獎有個很美好的願景,就是成為華語電影的奧斯卡——尤其當香港金像獎集中評港片,而中國大陸的金雞百花又只評大陸片。直到2001年,廣州《南方都市報》辦的「華語電影傳媒大獎」也接受所有華語片參賽,但論規模與影響力,仍跟金馬獎不可同日而語。
對金馬獎這個宏願,我是支持的。過去三數十年,香港、台灣及中國大陸的電影各有精彩,甚至連新加坡也偶有佳作(如幾年前擊敗一眾老將的《爸媽不在家》便深得我心),如果真有個「華語電影奧斯卡」也是美事一樁。
但看到昨晚金馬獎的風波及餘震,我的想法動搖了。我在想:當大陸片不能自由參賽(之前就發生過入圍影片沒得到官方許可於是要退出的例子),台灣觀眾往往無緣欣賞得獎的大陸片(現在的配額仍然只是一年十部),而可以參展的大陸影人來出席頒獎禮又某程度要戰戰兢兢(老實說,對於昨晚眾多大陸影人的發言表態,我是傾向於理解,他們有不足為外人道的難處),種種限制之下,如此複雜的大環境中,一個「華語電影的奧斯卡」其實根本是難以立足的呀!
我有個很粗糙的比喻:金馬獎的宏願有點像曾經流行一時的「地球村」美夢,都太天真,都漠視了政治的複雜。願望是願望,現實是現實。也許,金馬獎要好好想想,以後的路要怎麼走。畢竟,這是兩岸一個歷史悠久、備受尊重、甚具規模的老字數電影競賽。
PS:請不要再講「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了,從金馬獎第一天創立到昨晚的爭議,金馬獎是說明「藝術就是政治」的最佳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