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那「已經回不去了」的周星馳,與昔日香港的美好

那「已經回不去了」的周星馳,與昔日香港的美好

新年伊始,又是播賀歲片的時候,而香港的賀歲片,當然少不了周星馳。

周星馳,香港的代表人物,更是「無厘頭」梗的代名詞,陪伴了多少個在90年代成長的我們的晚上,和之後的農曆年歲月。到現在,我真的想爆頭也不明白到底他甚麼能孕育出那些電影中的梗。這,想必是對生活有尖銳的洞察力,才能想得到的吧?就如今日大家「年初四咁樣樣?」,就是一個好例子—其實,「無厘頭」的背後,是多麼「有理由」的思考。

說真的,我沒有看過他所有的電影,但相信他的電影,幾乎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從〈家有囍事〉、到〈逃學威龍〉、到〈國產零零漆〉到〈唐伯虎點秋香〉、到〈賭王〉系列、到〈九品芝麻官〉、到〈鹿鼎記〉...—周星馳的電影,不僅例必出現在CCTVB的「賀歲系列」(或是「節日系列」)中,更是「道地星期日影院」中周而復始卻又百看不厭的戲碼(到底周星馳的電影重播了多少次?That’s really a question...)。我個人就很喜歡假日在茶餐廳中,觀察著茶客趣味盎然地凝望著茶餐廳的電視,播放著一個又一個爛到無倫的星爺梗,而大家還會一起傻笑的樣子—不錯,我笑的不是星爺梗,而是「大家一起傻笑的樣子」,因為,那些都是專屬香港人才會明白的白癡梗;這,真是一件滿溢香港情懷的事情啊。

我心目中的周星馳,止於2002年的〈少林足球〉(有部分人認為〈少林足球〉已經沒有無厘頭,但我覺得還好啊)。由〈功夫〉之後的電影,我都沒有看過了,甚或乎在「道地星期日影院」中,也較少見到〈功夫〉之後的星爺電影。那個周星馳,不再是〈逃學威龍〉中的搗蛋王,他嘗試探討不同的議題、嘗試轉型—而由〈長江7號〉開始,周星馳的工作重心更明顯的北望神州。香港觀眾開始要接受內地演員在星爺的電影中出現,粵語又配普通話配音的合拍電影、也真讓大家都聽得渾身不舒服。

已經回不去了,現在「周星馳」三字,已變成「龐靠大陸」的代名詞—那些專屬香港人的無厘頭笑梗,已隨他北望神州而消逝,也如香港的一些重要的感情、價值,已經回不去了。今年,他的〈新喜劇之王〉,大家有興趣看嗎?我可沒有,反正「周星馳」已不再「周星馳」、「香港」也變得不再「香港」。看著〈美人魚〉的我們,大概是「淒然而笑」多於「開懷大笑」—那是「周星馳」電影嗎?甚麼已經面目全非?而,被逼淒身於失去「周星馳」時空的我們,唯一還能自我安慰的方法,也許只有在星期六/日,在茶餐廳中,重溫又重溫過去的美好—那昔日的、那「永遠都咁好笑」的星爺,和昔日的、那些香港價值,和那個「已經回不去了」的香港。

但...如果茶餐廳中,坐的都是大陸人的話。未知會否有一天,我們只會聽到普通話配音的周星馳電影?

那,「香港」,還是「香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