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讓我們再聽一聽陳綺貞的《讓我想一想》

讓我們再聽一聽陳綺貞的《讓我想一想》

早在「小清新」一詞還未流行起來的很多年前,一張較貼近「小清新」本意的專輯便已經「橫空出世」!它乾淨、純粹、簡約——但細聽內裏的編曲,又不是如清湯掛麵般的單調。製作人林暐哲操刀的《讓我想一想》,具以往校園歌曲的風味,也被加入了多種元素(包括波士頓交響樂團之團員所演奏的弦樂),令專輯既清新亦有時稍濃烈,情緒不斷地變化,且又因它本身純粹的「底色」,能更突出演唱上或音樂上的情感表達,加強了對聽眾所謂的感染力。

唱片《讓我想一想》,從一開始的同名歌裡面,陳綺貞便已宣言要逃離熱鬧浮躁的世界,想找一棵可棲身的樹(這「樹」在十多年後的《流浪者之歌》內仿佛被找到),並希望能獲得給自己好好沉澱的時間或空間(可聯繫到陳綺貞唱出與當時主流音樂所不同的indie態度)。歌中有灑過彷徨的心雨,但音樂表現較為樂觀;林暐哲的編曲,在大部分時間裡都顯得熱情,如塑造出外面繁忙且反復流轉的景象,可到尾段又被突然放緩、風勢一下子減弱,提供了切合主題的沉靜一刻。

而歌聲加上像現在Instagram濾鏡般的《會不會》,具朦朧之感覺,Vocal帶著如水墨落在宣紙上化開的渲染效果(這招在往後楊千嬅模仿陳綺貞式文藝感的《有發生過》中也有用到),令聽眾墮進了一場夢境,襯托了歌詞所寫的如夢、已逝卻又難捨之情感。同樣,《嫉妒》在Vocal的處理上也特別加了Echo Effect, 更突出陳綺貞有點虐心的演繹情緒,好比海浪一樣撲面打來,深深刻印於耳內;編曲者李欣芸的鋼琴彈奏,似乎從屬在Cheer的歌聲帶動之下,但相合歌內所唱,退縮於黑暗角落裏進行「觀望」;而伴和的弦樂,除了增強歌曲的質感,也如Vocal的一個「倒影」,釋放要擁有的慾望,以及在得不到後,內心會出現的掙扎與痛苦。

相對《會不會》、《嫉妒》、《天使》、《漫漫長夜》中的Vocal「被拉遠」,《情歌》裏的Cheer仿如貼到了你耳前來唱,歌聲直擊入你的深處!陳綺貞的第一張個人唱片,已注重樂器或它們音色的運用,來豐富音樂的情緒,像《情歌》所採用的雙簧管,為歌添上落寞的顏色,能牽動你產生了往時失落的回憶,強化那唱出來的內容之意境,是陳綺貞的歌可以讓人更有代入感的一個「法寶」。清甜可口的《孩子》,原來是一首有著傷感的情歌;「防曬油」的編曲聽似輕鬆自在、甚至偶爾流露調皮的表情,但歌中結他的撥弦又帶起心緒的波動,並以一種不繁複的方式,卻造出了有層次、情感不單一的音樂作品。

讀哲學系出身的陳綺貞,常會將自己的獨特想法,透過歌詞來表達。她《嫉妒》裏首先是以第一身寫出「愛上了你 愛上了你的一切」;可接下的第二句,又會從自己「揮不去的是那個」,馬上轉到去站在對方之角度,來反過來說出「沒有我的世界」。此跳躍的思維是她歌詞的一個特點,於《孤島》中,更結合了較為複雜的思辨過程,由前一段明白你我之間「不需要語言 不需要一字一句」,到第二段又瞭解到雙方已經失去字與字的連結,大家相隔著「空間」,戀人成為了「孤島」,你我縱然有著隔閡(走不近你的心),但「我」又明白到你的心所想(要由字句來連結你)。陳綺貞在這專輯內所寫的歌詞顯得較為真摯,沒有像她往後的作品那般愈來愈顯得(裝逼)抽象,卻不乏以上需要思考、或不太「平坦」直敘的句子,並融合了她自己獨特的「語法」,來為歌詞「添料」,且這樣的「添料」,又如同音樂上拿捏得好的編曲一樣,添得恰到好處!

著重歌曲原味呈現的《讓我想一想》,亦呈現出陳綺貞本身的原貌——她可以是清純的,也存在了複雜、矛盾的想法——會用那並不悲傷的曲調來「裝著」失落的心情(《孩子》),或是於被後來蘇打綠《城市》都「借用」過一段旋律的《天使》中,以輕柔如棉花般的唱腔,來唱著自己內心暗黑的一面。陳綺貞是聰明的創作人,又是聰明的歌者,但此專輯的成功還依賴林暐哲的製作,他選擇用一種很自然的方式,來顯露出Cheer的這「聰明」或具音樂、演唱天分之特質,從而沒有給聽眾留下什麼賣弄或太過矯情的印象;也顯露出於本專輯中,已經預告將來會有更多音樂面向陸續出現的Cheer(《天使》的黑暗潛質,或《漫漫長夜》內大片弦樂的編曲,到後來《華麗的冒險》中的繼承和發揮),那可能是較多人喜歡的一面!

首選:會不會
評分:9.0/10

註: 陳綺貞的《讓我想一想》推出於1998年7月,距今剛好20年

原文刊在作者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