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講一句「IT’S OK」的本事

講一句「IT’S OK」的本事

樓盤開賣,有買家以 890 萬現金買入兩個單位。不以為意的一句「it’s ok」,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幾日來,這件事在朋友圈中廣傳,原因是大家都認得,這位買家正是大家當年的大學教授。

這位蕭小姐來頭不少,學貫中西,是教授級人馬。雖然筆者未曾有幸成為她的學生,但也曾聽說她故事。蕭小姐性格爽直,有嗰句講嗰句,從不收飾。學生對這種性格的教授可說是又愛又恨。一方面要受得住老師的直接批評,但另一方面也可以令設計功課的進度加快。而根據同學的描述,蕭小姐今次只是講句「it’s ok」,來回應記者步步進迫的提問,實在已經俾足面。蕭小姐說她因為認識樓盤的建築師,所以對樓盤有興趣。實情是蕭小姐多年的教育生涯,已經培養了不少的建築師。而她口中的建築師,說不定就是她當年的愛徒之一。

話雖如此,以一名大學教授的薪金來計算,能夠以千萬港幣現金來購買樓盤,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據 2014 年的統計,香港有 56,000 人擁有過千萬港幣流動資產(股票和現金)。當中有不少的人,能夠累積千萬財富,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和努力。年青人近年感覺難以「上位」,除了因為經濟環境的因素之外,世代的因素亦有很大的影響。出生於戰後的「嬰兒潮」一代,因為人數多的關係,佔了人口結構很大的比例。他們受惠於香港經濟急速發展的 7、80 年代,很容易就可以累積財富。然而,步入了 2000 年後,他們很多人都已經「上位」,在機構和大企業之中當上高層。因為醫療的進步,這些嬰兒潮一代在步入 5、60 歲之後,仍然可以有足夠的活力,繼續在本身的崗位上工作,絕少有提早退休的情況發生。因此,在這些企業和機構中,晉升的空缺不會經常出現。年輕的一代於是就只可以繼續的等待,等這些嬰兒潮一代騰出空缺,才可以得到「上位」的機會。

這個情況不是香港獨有。美國名嘴 Conan O’Brien 在哈佛大學的畢業演講中,就曾諷刺在場的學生家長,說他們的兒女在畢業之後的幾年都不會得到一份好工作,當中的原因就正是因為「嬰兒潮」的一代(指學生的父母)不願意退休,好騰出職位空缺。香港正正就是處於這樣的一個矛盾之中。年青人縱有理想和活力,但礙於一個仍然由「嬰兒潮」一代主導的社會,他們的靈魂正慢慢被磨蝕。正如社會學家呂大樂在《四代香港人》一書中所講,「嬰兒潮」一代仍然執迷地指點着年輕的一代,卻忘記了他們當年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對他們的放任。這就是香港社會近年缺乏動力的原因。

今時今日的香港,能夠擁有千萬財富買兩層樓,雖然不容易,但並不是不可能。我仍然相信只要肯努力就能夠成功這個道理。我們不可以因為社會的壓力,而放棄向上流動的慾望。如張家輝所講:「你而家冇,但係將來會有」。蕭小姐一擲千金,重量其實遠遠比不上她的事業和成就(以及知識)。她在鏡頭上一副 who cares 的真情流露,我覺得並非因為她囂張,而只說明了她所重視的,根本並非那 890 萬。人到中年,能夠講一句「it’s ok」,其實是一種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