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於《第40屆十大中文金曲我和你音樂會》任嘉賓,大唱大跳三首名曲。
1月是香港樂壇眾多頒獎禮舉行的時間,套一句他們的話,是年度派發成績表的時候,只是看着今年的這些成績表,作為九十後的我確實有點傷感。
傷感由謝霆鋒拿起結他,在1月1日的《2017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禮》上高唱《活着Viva》掀起序幕,陳奕迅現身頒奬禮作接力,而最後一擊,必定是舞王郭富城的又唱又跳,演繹《對你愛不完》、《狂野之城》和《唱這歌》;及後,以上情景化成一段又一段短片,連同「驚喜現身」、「必睇」等字眼在社交媒體再次搶走了不少人的目光,瘋傳、洗板,最後發酵成的,是一句句「集體回憶」、「經典」。之所以會覺得傷感,一來是有感自己兒時的偶像、歌手已經成為經典,代表歲月如梭,我的青春小鳥早已振翅遠飛;但更重要的緣由,是我在看罷這些「經典」後,順手一看各個得奬者的名字,認識的少、依稀有印象的佔多數,也有一些是全然不認識 — — 是的,這些已經拿下奬項的人我全然不認識,而且這情況不只在我一個人身上出現。
問題來了,當我們見證着兒時、年輕時代看的、聽的成為經典後,我們這一代人,又能留下怎樣的經典呢?
假如我們說「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歷史」,那麼同樣推論一下,當下我們接觸的、被奬項認可的,就極有可能成為未來日子裏,屬於我們這一代的經典;但我們當中不少人對這些「未來的經典」沒認知、沒概念, 甚至沒好感,只是大家都普遍會同意的一點就是:就水平而言,「未來的經典」確實及不上現時的經典。
這當然不是我們的主觀意願,也牽涉了很多權力操控,如一台獨大下對自家歌手的傾斜、資訊科技發展令非法下載猖獗,對唱片工業造成影響、「造星」文化取代實力等,眾多因素加乘下得出今日此一局面,一個大家都未必樂見卻又無力挽回的局面;這不是說目前樂壇就沒有有實力的人,但要在眼下這套遊戲規則中脫穎而出,還有各種各樣的規矩和手段。
不妨大膽假設,以目前的知名度、影響力來看,十年、二十年後,鄧紫棋也許就成了紫棋老師,以九十後經典的姿態出現,繼續維持只有「吶喊型」的唱腔來指點後輩,而那時候的我們則已經步入中年,身上的標籤由「廢青」變成「廢中」,對身邊這些無可奈何的事大概都變得無感無覺;一想到這裏,那點傷感又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