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以蕭紅生平為題材的《黃金時代》,上畫時間正正碰上香港的雨傘運動,可算是昔日和今日的兩個大時代戲裏戲外的相遇。不過,《黃金時代》的動蕩,和今天追求民主的學生運動,性質並不雷同,反而許鞍華1999年的作品《千言萬語》,戲中的香港社運記憶和今天的運動有更多呼應。
《千言萬語》是一部以1980年代社運作為背景的電影,電影一開始已表明參考真實的社運人物,主角之一黃秋生演的甘仔明顯就是甘浩望神父,配角有當時還是 「革馬盟」的成員長毛,謝君豪所演的邱明寬議員也彷彿若有所指的,曾在中國坐牢10年的民運人士劉山青,則出現在角色的談話和報章照片之上。
《千言萬語》穿插艇戶上岸、水上新娘、無證媽媽這些1980年代的社運事件,這些運動主題都是為弱勢社群爭取平等待遇,和以人道主義或家庭團聚為主要立 場;近年中港矛盾日益加深,這類為新移民爭取待遇的社運特別不受大眾歡迎,社協為居港未滿7年新移民人士申領綜援制度作司法覆核是較明顯例子。近年的社運 大多以香港人自身權益為主題,現在的雨傘運動、反國教、年復年的七一遊行甚或針對水貨客的驅煌行動通通如是,這些都是《千言萬語》之後香港回歸的轉變,又 或者說《千言萬語》呈現了香港已不復再以人道立場為基調的社運面貌。
「這裏有種特別的氣氛」
戲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原因和理念參與社運。邱明寬重策略和成效,他認為當上區議員才有地位和權力,可裏應外合地進行抗爭來解決社會問題;甘仔則相信自 身行動,在爭取艇戶上岸的時候,他住在艇上,及後他跟露宿者在橋底同住;邱明寬質疑甘仔絕食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實際成效對甘仔而言非首要考慮,社運對 於他來說更像自我的精神修行訓練。另外兩名主角,李麗珍演的蘇鳳娣和李康生演的李紹東,他們參與社運主要因為愛情和無聊,或者如蘇鳳娣所言,「這裏有種特別的氣氛」。我想「特別的氣氛」是各人的自發性吧,不同人懷不同目的不同理念,也可共同合作追求理想和遙遠的目標。自發性其實就是串連不同人內心的共通之 處,對於社運來說大家最大共通點就是良心的判斷,《千言萬語》的主角們雖然因不同原因參與社運,但他們都默默認同要為社會尋求公義;而今天的雨傘運動,更 將從良心判斷而衍生的自發性行動推到前所未見的高峰。
許鞍華在戲中還特意穿插由莫昭如演的《吳仲賢的故事》話劇片段。吳仲賢是香港1970年代的社運代表人物,曾創辦《70年代》雜誌、社運組織「革馬盟」等 等,明顯是一個敢於追求理想和付諸行動的人物,而話劇中交代他於大陸串連民運人士被捕,在獄中一面想起太太一面簽悔過書,最後獲釋但被戰友視之為投降和放 棄政治立場,黯然離開組織。社運的最大動力在於無條件的付出,但每個參與者總有熱情退卻或面對承受不起風險的時刻,《千言萬語》和其所穿插的《吳仲賢的故事》,就是追求社運理想一腔熱血過後的淡然回憶,片末的六四燭光可算代表內心熱血過後某種默默堅持,這份堅持傳到今天香港年輕一代,在這個更需要明辨是非的時代,重新燃點起我們的希望。
在旺角示威區播放著《千言萬語》
原文刊於明報,2014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