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IMAX電影時,片頭都會打出宣傳標語道:「觀看電影,或是置身其中」,指的是影院銀幕巨大,使觀眾在觀看電影時,恍如置身故事場景之中,但畫面大是否就等於真實,則是見仁見智。IMAX號稱「全世界最真實的電影經驗」(The World's Most Immersive Movie Experience),這說法仍有待商榷。劇場界近年興起的「沉浸劇場」(Immersive Theatre),反而異軍突起,大行其道,當中的代表作Sleep No More更是頗具盛名。近日慕名到紐約一看,果然非同凡響,頗有「置身其中」的感覺。
在一般舞台演出中,演員們都固定在舞台上表演,而觀眾則安座在台下觀看,雙方間隔着數十米距離,主客之勢分明,觀眾一般都抽離於故事之外。沉浸劇場一般都沒有特定舞台,觀眾可自由地在表演場地走動,挑選自己喜歡的觀賞路線。觀眾猶如走入舞台場景,與演員距離只咫尺之間,有時甚至可參與演出。Sleep No More改編自沙士比亞悲劇《馬克白》,便是以此形式演出。
演員並無固定舞台,十多二十位演員分散在五層高的演出場地之中各自演出,因應劇情需要,時而分開,時而會合。觀眾則同時在建築物內,自行跟隨演員的步伐,近距離觀賞演出,恍如置身故事之中,過程頗為類似電子遊戲Outlast般的生存遊戲。在觀看過程中,觀眾可隨個人喜好,在五層樓高的演出場地中自遊走動,觀看各位演員演出。場景製作細緻、佈景認真、道具真實,加上燈光昏暗、配樂精準,而演員服飾又甚有二、三十年代的歐洲風格,令劇場頗有Woody Allen電影Midnight in Paris懷舊的氣氛,觀眾猶如主角Gil Pender,在午夜巴黎中散步,無意間出走上世紀的歐洲酒吧中,與一眾大文豪開懷暢飲,剪燭夜話。
此劇場的高明之處,在於巧妙地以沉入式劇場的表現模式,結合了二、三十年代的時代背景,及略帶懸疑的馬克白改編故事,充份凸顯了此類劇場演出之娛樂性。沉入式劇場之想法固然新穎,但若其盛載之故事以當代為背景,觀眾畢竟只是從一個真實的當代世界中,走入另一個虛擬的當代世界中,不足為奇。因此,Sleep No More 將故事背景設在時代不明的歐洲,推算約為二、三十年代,配以大量該時代之情景佈置、道具和服裝,令觀眾仿如置身於異空間,極有懷舊氣氛。
例如一個場景為偵探社的房間,佈置猶其認真,房間以木板為主要建築材料,加上微弱泛黃的燈光及古雅的傢私,像真度極高。房內的道具更是細緻豐富,由打字機、查案線索、私人信件、案件檔案等,皆一應俱全。觀眾單是欣賞場景的佈置調度,已是極為可觀。可以估計,若果故事的背景設置在當代,娛樂性定必大打折扣。
Sleep No More不像一般的舞台劇般,觀眾與演員間的距離較近,觀看的角度亦與一般劇場大異其趣。傳統上,演員在舞台上演出,觀眾與舞台正面相對,只能看到演員正面演出。但在Sleep No More中,觀眾可自由遊走於演員身旁觀看,只要不妨礙演出,多近亦無問題,演員的面部表情、動作等一覽無違,即使只是細緻的表情改變亦能清楚看見。在傳統舞台劇的設置中,舞台與觀眾席隔着老遠距離,演員必須「出力」演出,才能確保觀眾看見。
因此,舞台劇演員經常被標籤為浮誇、誇張。然而,Sleep No More打破了這個限制,觀看距離大大縮短,甚至頗有電影close up的感覺,演員不必再「用力」演戲,取而代之的則是細緻與內斂。此外,觀看的角度亦不只限於正面,大家可走匀360度,自行挑選欣賞角度,演員亦因此需要更加認真,即使是背部、下身等細節位,亦是「交足戲」,誠意十足。
故事雖然是改編自耳熟能詳的莎劇 Macbeth,但時代背景不同,某些角色難以辨認,對白欠奉,故事又是多線發展,但觀眾同一時間只能跟隨一條故事線,因此劇情不易理解,觀眾往往摸不着頭腦,反而有助建立劇場的懸疑基調。由於每位觀眾都難窺故事全貌,需要各自「腦內補完」,而故事又涉及兇殺案,略帶懸疑,需要一定的推理能力,若將故事説得太明白,「畫公仔畫出腸」,反而不美。故此,劇場又特别安排了大量道具供大家發掘,協助推理。例如角色的書信、飾物、商店的貨品等,層出不窮。
就我現場所見,很多觀眾亦樂此不疲,試圖在道具中找尋蛛絲馬跡。然而,這些道具所帶出的線索大多似是而非,令人難以理解。究竟這些線索果真是意有所指,還是故弄玄虛?這可真不得而知了,只是單就加強觀眾的投入感與參與度而言,此舉已是甚為高明。
就劇情而言,大多數觀眾或許傾向跟隨主要角色,以窺故事全貌。事實上,主角所參與的戲份舞蹈較多、情節緊湊,確實較為精彩。特别是三位巫師在酒吧的一場戲,內容大概是一系列的巫術儀式,三位巫師的舞步詭秘,時而跳到桌上,時而跪在地上,至高潮處更赤裸上身作交合狀,全黑的場景配合閃爍的燈光,令演員猶如在作stop motion式的定格演出,氣氛詭異,頗為震撼。然而,有時追看配角的演出,可能會有更大驚喜。由於配角戲份不多,與故事主線關係不大,這些角色往往包袱較少,與觀眾有更多互動。
演出途中,一些配角不時會邀請觀眾配合演出,甚至作一對一的單獨演出,令觀眾更投入劇場。既然稱得上為Immersive Theatre,演員與觀眾的互動自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就曾有兩次類似經驗。第一次,一位酒保角色邀請我與幾位觀眾玩一啤牌遊戲,勝出者可獲酒精飲品一小杯,最後我幸運抽中啤牌,獨得獎品。過程中,其他觀眾一直圍觀着,我就猶如演員的一份子,配合演出。
另一次,我與幾位觀眾一同觀看女角色Agnes Naismith的演出,突然之間,她回頭凝視着我,緩緩伸出手,示意我牽着,並帶我走進一間睡房,關上了門。房內只有我們兩人。她除下了我的面具,把一枚飾物掛到我頸上,喃喃自語的說了一大堆不明所以的對白。房內光綫其微,只依靠數盞枱燈照明,演員又是背光演出,令其表情面孔不甚清楚,光暗對比之鮮明頗有王家衛電影的氣氛。最後她把我關在房內的一個衣櫃之中,便轉身離去。我嘗試推門而出,但不得要領,心中頗為驚慌,怕就此被困在櫃中。原來櫃後設有暗門,可輕易走出,繼續觀看其他房間的演出。諸如此類的情節,對故事主線無多大意義,可有可無,某些對白更是故弄玄虛,但卻能逼使觀眾「扮演」某些角色,令他們在以後的觀影中更為「入戲」,奇怪對白更是有助建立劇場的懸疑基調。姑勿論其藝術成就如何,單論其娛樂性之豐富及想像力,在一般劇場演出已是絕無僅有。
Immersive Theatre近年發展頗為興旺,但距離普及似乎仍有一段距離。在Immersive Theatre的發展中,Sleep No More是當中最受歡迎的作品,頗具指標性地位,值得其他作品參考。未來Immersive Theatre發展更見成熟之時,其豐富的娛樂性或可挑戰電影、主流劇場等藝術形式,締造劇場表演的革命。觀乎Sleep No More的票房收入及關注度,看來不少劇團都不得不考慮這種表演形式了。